《我和我的祖國》截取了建國以來幾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以普通人的視角來揭示當時的狀況,容易引起普通觀眾的感同身受。同時電影的這種表達方式也向大家傳遞出了國慶是全華人民的慶典,70年來,我們同祖國共成長,是歷史的見證者。
七個片段都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都是我們祖國的真實經歷,同樣令大家震撼、感動和驕傲。但如果說最讓我感動,看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的一個片段,一個畫面,那就是“相遇”中他們的相遇。
張譯飾演的高遠,一個核武器研究工作者,在原子彈實驗發射的緊要關頭,機關發生故障,機械開關不起作用,他冒著被輻射的危險手動關閉機關,意料之中,他被輻射了。
偷偷跑出醫院,坐上進原子彈研究所之前經常會坐的公交車,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他遇到了3年未見的女友。3年前,因為臨危受命和工作的保密性,他不辭而別,3年來,女友每天都坐著他經常坐的這輛公交車,相信總有一天會遇到他。終於,她等到了。四目相對,她追問這3年來他去了哪裡,而他在拼命的迴避,不承認兩人認識。當女友講述著兩人相識、相戀的過程,他努力地忍著不讓眼淚流出。
人潮湧動,人山人海,大街上人們揮舞著五星紅旗,歡呼著慶祝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從人流中散落的報紙中看到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他知道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成功了,他的犧牲也值得了。她也終於明白她的愛人這3年來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兩人開始穿過人群,拼命的尋找著對方的身影。
透過一次愛人間的相遇,揭露出了當年奮戰在核彈事業一線工作者的偉大奉獻與心酸。
有人說高遠的原型是鄧稼先,我們的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1953年與妻子結婚,1958年被派到大西北研究核彈,家人並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也不能相互通訊,像人間蒸發了一樣,雖然中間因為中央接見回過北京,利用間隙和妻子匆匆見過幾面,但一直到1985年,因為被輻射已經病入膏肓,鄧稼先才被調回北京治病,才真正的和家人團聚。一年後,他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距離鄧老去世33年後,在一期節目中鄧稼先曾經的警衛員追憶了鄧老去世前對妻子說的話: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這份愛國心,讓人肅然起敬;這份愛情,讓人淚目。
我想高遠應該是代表眾多為新中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無私奉獻的工作者們,他們每個人或許都有類似的經歷:遠離家人,犧牲愛情,與世隔絕,甚至犧牲自身生命,只為發展祖國核武器事業。
所以這個相遇讓我感動!
《我和我的祖國》截取了建國以來幾次重大的歷史事件,以普通人的視角來揭示當時的狀況,容易引起普通觀眾的感同身受。同時電影的這種表達方式也向大家傳遞出了國慶是全華人民的慶典,70年來,我們同祖國共成長,是歷史的見證者。
七個片段都有其特殊的時代意義,都是我們祖國的真實經歷,同樣令大家震撼、感動和驕傲。但如果說最讓我感動,看完之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的一個片段,一個畫面,那就是“相遇”中他們的相遇。
張譯飾演的高遠,一個核武器研究工作者,在原子彈實驗發射的緊要關頭,機關發生故障,機械開關不起作用,他冒著被輻射的危險手動關閉機關,意料之中,他被輻射了。
偷偷跑出醫院,坐上進原子彈研究所之前經常會坐的公交車,也許是命運的安排,他遇到了3年未見的女友。3年前,因為臨危受命和工作的保密性,他不辭而別,3年來,女友每天都坐著他經常坐的這輛公交車,相信總有一天會遇到他。終於,她等到了。四目相對,她追問這3年來他去了哪裡,而他在拼命的迴避,不承認兩人認識。當女友講述著兩人相識、相戀的過程,他努力地忍著不讓眼淚流出。
人潮湧動,人山人海,大街上人們揮舞著五星紅旗,歡呼著慶祝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當從人流中散落的報紙中看到這一振奮人心的訊息,他知道大家的努力沒有白費,終於成功了,他的犧牲也值得了。她也終於明白她的愛人這3年來到底去了哪裡,做了什麼。兩人開始穿過人群,拼命的尋找著對方的身影。
透過一次愛人間的相遇,揭露出了當年奮戰在核彈事業一線工作者的偉大奉獻與心酸。
有人說高遠的原型是鄧稼先,我們的兩彈一星之父。鄧稼先1953年與妻子結婚,1958年被派到大西北研究核彈,家人並不知道他去了哪裡,也不能相互通訊,像人間蒸發了一樣,雖然中間因為中央接見回過北京,利用間隙和妻子匆匆見過幾面,但一直到1985年,因為被輻射已經病入膏肓,鄧稼先才被調回北京治病,才真正的和家人團聚。一年後,他就永遠的離開了我們。
距離鄧老去世33年後,在一期節目中鄧稼先曾經的警衛員追憶了鄧老去世前對妻子說的話:要是有來世,我還是選擇中國,選擇核武器事業,選擇你。這份愛國心,讓人肅然起敬;這份愛情,讓人淚目。
我想高遠應該是代表眾多為新中國核武器事業的發展無私奉獻的工作者們,他們每個人或許都有類似的經歷:遠離家人,犧牲愛情,與世隔絕,甚至犧牲自身生命,只為發展祖國核武器事業。
所以這個相遇讓我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