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農夫說歷史

    范增與張良分屬兩個陣營,一個輔佐項羽,一個幫助劉邦,最後是劉邦集團成功逆襲,取得勝利,建立了大漢王朝。范增是悲劇人物,在離間計的作用下,項羽捨棄了范增,最後在回鄉的路上給凍死了,真是我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失去范增的項羽最後也落得烏江自刎的下場,那麼范增與張良在智謀手段方面誰更勝一籌呢?先說范增,初到楚軍大營便受到項梁,項伯與項羽的認可,在楚營積極謀劃,為項羽的勝利增添一次又一次的助攻,在與章邯對戰時,積極分析秦將的戰鬥失敗率,後果斷建議項羽迂迴進攻,最後得以大破章邯部隊,可見范增雖然年紀大了點,但是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家。在初見劉邦時,范增就對項羽提出過建議,應該立刻除掉將來的對手劉邦,項羽只是笑了笑,覺得劉邦一個泥腿子出生,無論是戰鬥力,還是所擁有計程車兵數量,都遠遠落後自己,何懼之有?在鴻門宴時,項羽好不容易接受了范增的建議,想借機除掉劉邦,可在劉邦認慫的態度中,項羽打消了除掉他的意思,一旁的范增老頭不答應了,於是就暗示項莊出手,可惜被劉邦所帶的張良與樊噲化解了,范增那個氣啊,事後一直在責備項羽是婦人之仁,此時的項羽也只是好好的勸慰了一下,說范增過度緊張,劉邦只是市井無賴,翻不出大浪,結果卻是項羽的掘墓人,可見范增的眼光毒辣,智謀也是頂尖的,可是在具體的處理上不夠細緻,導致功虧一簣。再說張良,原本是南韓的沒落貴族,在刺殺始皇帝失敗後,機緣巧合下遇到了劉邦,張良覺得只要是反秦的義士自當給予幫助,在多次接觸後感覺劉邦的志向遠大,有明主的心胸與膽識,於是輔佐之,就這點而言,張良略微遜色於范增,可是在計謀方面卻比范增要強一些,同樣是鴻門宴,范增作為攻擊方敗給了防守方的張良其差別在於,沒有後續的安排,思慮事情的範圍與眼光差距巨大,才導致防守方最後的成功。再有就是他張良的“智”比范增要高,這裡的“智”不是指智力,而是指他們兩人的情商,范增再怎麼說也是一介謀士,是下屬,對項羽的安排不滿意會有情緒化的表現,鴻門宴更是讓老闆項羽聽下屬范增的,這樣的做法是很不明智的,是情商低的表現。反觀張良呢,只是在勸諫,及時恪守自己的身份底線,遇到事情是先分析給劉邦,然後讓劉邦決定,你是老闆的話,你會喜歡范增敢不給你面子的臣子,還是同樣能力不俗,但是卻能給你合理建議,知進退的下屬?所以就智謀方面而言,筆者傾向於張良更高一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巴基斯坦官員為何警告各國不要支援印度,否則可能遭遇巴方導彈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