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江浙一帶好多地方把有餡的叫饅頭,沒餡的叫包子,但是別的地方都是沒餡的才是饅頭,這個叫法到底哪個區域的才是正確的?
4
回覆列表
  • 1 # 夢裡傳奇DIY

    包子:用麵粉做皮,用菜、肉或糖等其它食材做餡兒包成的一種麵食。饅頭:又稱之為饃、饃饃。中國傳統麵食,一種用麵粉發酵蒸成的食品,本來有餡兒,後北方稱無餡的為饅頭,有餡的為包子。

    但是現在江浙一帶很多地方,如江陰都還是將有餡的叫饅頭,或者加上形容詞肉饅頭菜饅頭等。其實叫包子,叫饅頭都沒有錯。只是一種習慣叫法而已。包子和饅頭在歷史上有著很深的淵源,最開始是沒有包子這一說法的。

    相傳饅頭是三國時期的諸葛亮發明的。話說諸葛亮七擒七縱,平定孟獲班師回朝,過瀘水而不得,按習俗需要拿49個人頭祭祀。諸葛亮比較仁慈,次日命人用麵粉裹以肉做成人頭的形狀來頂替人頭用以祭祀。饅頭是用來頂替祭祀的俘虜蠻夷的頭,所以簡稱為蠻頭,後改用曼頭避諱,再後來加了食旁成為現在的饅頭。

    《事物紀原》雲:諸葛公之徵孟獲,人日蠻地多邪術,須禱於神,假陰兵以助之,然其俗必殺人以其首祭,則神享為出兵。公不從,因雜從羊豕之肉而包之以面,象人頭。我們從這個傳說中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饅頭的樣式跟今天的包子是很像的,裡面是帶餡的。

    據史書考查包子這種叫法大約起源於宋朝。

    史料載,在武大郎和潘金蓮生活的宋朝,饅頭一直都是有餡的,相當於今天的包子。而在保留了很多漢語古音的南韓語中,恰恰稱包子為“滿嘟”,寫成漢字詞,就是饅頭。

    南宋時期,北方連連戰亂,人民生活困苦,逃命都來不及,哪有心情養豬放放羊。於是,某些飯館在生肉缺貨,肉價上漲的情況下把餡去掉了。

    這種沒有餡料的饅頭漸漸在北方流傳開來,而南方相對穩定,生活條件相對較好,所以仍然保持著有餡料的包子。這種說法也是一種民間傳說,不過至少證明,當時確實存在過沒有餡料的饅頭了。

    至清代,饅頭的叫法徹底發生了變化。北方把沒有餡的稱為饅頭,有餡的稱為包子。而南方則把有餡的稱為饅頭,無餡者也叫做“大包子”。《清稗類鈔》辨饅頭:“饅頭,一曰饅首,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者。無餡,食時必以餚佐之。”“南方之所謂饅頭者,亦屑面發酵蒸熟,隆起成圓形,然實為包子。包子者,宋已有之。”

    在《康熙字典》“饅”字下也說道:“今俗屑面發酵,或有餡或無餡,蒸食者謂之饅頭。”

    中華飲食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你還知道其它食物的來歷和不同叫法嗎?

  • 2 # 長青樹8657

    飽子,饃頭,叫反?這並是個什麼問題!習慣既好!你比如講,我們這個地方,父母親孩孑,不知叫什麼更貼近孩女和更進一步孩子的心!叫男孩孑妞妞,叫女孩為娃,娃的灬…,只要以自已習慣為本,反和正一樣一樣的!就這樣吧,你滿意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醜女嫁給俊男,反而感覺不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