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史回聲
-
2 # 觀海聽濤164
根本原因是時代背景不同了!楊堅是從外孫北周恭帝手裡得到政權,建立隋朝,進而南下滅陳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自西晉以來幾百年的大動盪、大分裂、大融合的局面;趙匡胤則是從周世宗後人手裡取得政權,也是南下攻伐完成統一大業,結束了五代十國的亂局。
隋文帝屠盡北周王室是因為那個時代門閥勢力太大、中原五姓七宗、關隴貴族完全可以左右政局、把持朝局,局勢太複雜,不滅不行。
宋太祖時代由於隋唐兩朝三百多年的開科取士,可以說是破除了門閥勢力對政局的控制。再加上後周王室根基尚淺,五代十國就是城頭變換大王旗,誰有軍隊誰就是王;宋太祖政治手段高明,優待後周王室更顯仁義無雙又能取信天下何樂而不為!
門閥勢力和科舉取士就是隋文帝和宋太祖對待前朝採取不同措施的根據。作為開國君王看的是大勢,對事不對人,大勢所趨要你死,除之、滅之,至親之人也枉然;若你無公害,留之也行!
他們兩個人面對的情況不一樣的。首先在身份上,趙匡胤是後周的大將,屬於外臣;而楊堅是北周外戚,是當時皇帝的外祖父。雖然都是篡權,但在對待前朝皇室上,他們兩人做法截然不同。
其原因,我想很簡單,前朝皇室還有沒有能力復國,也就是還有沒有影響力和實力。你看,趙匡胤陳橋驛兵變的時候,正是周世宗柴榮駕崩以後,其子柴宗訓正值年幼,符太后代為掌權,孤兒寡母,又沒有什麼皇親國戚,柴榮只有這麼一個兒子,其太祖郭威早在稱帝之前,家族就被後漢皇帝滿門抄斬,要不然為什麼只有他侄子柴榮登基呢?所以趙匡胤面臨的後周皇族人少,又沒有什麼強有力的皇親國戚,對他們沒有什麼太大的威脅,相反還對柴氏恩待有佳,並賜予鐵券丹書。
而楊堅雖為北周外戚,皇帝年幼,皇太后又是自己的女兒,按道理對宇文氏是禮遇的,可是對還沒有稱帝之前,就對宇文氏大肆屠殺。原因在於宇文氏皇親國戚實力太強了,尤其是他呢死對頭尉遲迥,和他一樣,也是國戚,而且來頭不小,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想要奪權,必須除掉這些強有力的北周皇族,為他篡權稱帝鋪平道路。
其實看來,對待前朝皇室,基本上新朝統治者都會有所戒備,至於是否要趕盡殺絕,就看前朝皇室有沒有太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