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羅大喵說電影

    1.《傷寒雜病論》

    《傷寒雜病論》是中國傳統醫學著作之一,作者是張仲景,至今是中國中醫院校開設的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傷寒雜病論》系統地分析了傷寒的原因、症狀、發展階段和處理方法,創造性地確立了對傷寒病的“六經分類”的辨證施治原則,奠定了理、法、方、藥的理論基礎。

    2.《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又稱《本草經》或《本經》,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作為現存最早的中藥學著作,約起源於神農氏,代代口耳相傳,於東漢時期集結整理成書,成書非一時,作者亦非一人,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蒐集、總結、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醫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

    3.《金匱要略》

    《金匱要略》是中國東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的雜病部分,也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論述雜病診治的專書,原名《金匱要略方論》。所述病證以內科雜病為主,兼及外科、婦科疾病及急救卒死、飲食禁忌等內容。被後世譽為“方書之祖”。

    4.《脾胃論》

    《脾胃論》,撰於公元1249年,三卷,是李東垣創導脾胃學說的代表著作。金朝末年,戰亂頻仍,民病飢飽失調,李杲繼承其師張元素“古方今病不相能也”的革新思想和扶養脾胃的學術觀點,結合自己的臨證經驗,創立脾胃學說,著成《脾胃論》一書。

    所創補中益氣湯、調中益氣湯、昇陽益胃湯、昇陽散火湯等至今為臨床所習用。

    5.《溫疫論》

    中國第一部治療急性傳染病的專門著作是清代吳有性所作的《溫疫論》。

    吳有性親眼目睹當時一些傳染病流行地區“一巷百餘家、無一家;一門數十口,無一口僅存者”的慘景,刻苦鑽研醫學道理,不顧自己安危,深入到傳染病流行區,進行醫療實踐,透過對當時流行的傳染病的詳細研究,結合他自己豐富的治療經驗,並進行分析、總結,終於在祟禎15年(公元1642年)寫成了《溫疫論》。

  • 2 # 中醫養生鄭芝環

    傷寒論主要根據六經辨證,比如太陽病以桂枝湯、麻黃湯為代表,祛風散寒祛邪為主;少陽病治療以小柴胡湯為代表,扶正祛邪、調和寒熱等;陽明病以白虎湯、大承氣湯為代表,大致可以理解為清熱瀉火、清腑瀉熱等;其他有治療太陰病的理中湯,治療少陰病的四逆湯等,是以溫陽散寒為主;厥陰病以烏梅湯治療陰陽不相承接、寒熱錯雜的病症。

    傷寒論的經典,在於指明瞭方向和綱領,理法方藥邏輯嚴密,療效確鑿。在這個綱領之下,後世醫家多有發揮,創作了很多方藥,稱為時方,靈活變通,豐富了傷寒論的內涵。

    比如少陽病,病在半表半里之間,有虛實夾雜,寒熱錯雜的證候,經典的表現包括口苦咽乾、頭暈目眩、心煩喜嘔、不思飲食、胸脅苦滿等,治療以小柴胡湯為主,療效明顯確切。這一類的病症,不在表也不在裡,非虛非實,寒熱間雜,所以小柴胡湯用柴胡黃芩疏解瀉熱,用半夏生薑理氣散寒,用大棗人參補虛扶正祛邪,甘草調和諸藥,總之是以調和法為主。

    很多名方,比如柴胡疏肝散、溫膽湯、保和丸、越鞠丸等,也都有類似小柴胡湯的組方用藥和思維立法,算是對少陽病的完善和補充,這類的方藥也多搭配合方加減使用,以更適合錯綜複雜的證候,更加靈活,但總體還是在少陽病的框架內。

    所以說傷寒論是經典,創造了中醫體系的框架,如同樹幹;後世時方,在框架的基礎上豐富了內容,如同枝葉。

    學習中醫,傷寒論是必學的經典,學習時方,也時刻不要忘記傷寒論脫離框架;否則時方浩如煙海,容易迷失方向,茫然不知所措。

    以上一點體會,隨感而發,可能有不妥之處。

  • 3 # fl59529944

    如果古文不好,先看標準的高教出版社中醫學院的教材,中醫診斷學,中醫方劑學,這是兩門看家本事,之後再看經絡學針灸學,脈診,就容易的多,這些都看了有一定的臨床經驗再看傷寒論,接著學周易理論準備看黃帝內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上有人拿出什麼什麼榜說DNF涼了,可是最近騰訊的年度遊戲人物DNF角色霸榜了,這是為什麼?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