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零劫437
-
2 # 墩將出兮
一來是明初朱元璋無奈對功勳武將的屠戮,後面土木之變明朝功勳盡喪;二來是後面皇帝相對而言更多放權內閣,文官勢力得到加強。
-
3 # zhangchi1209
明的吏治敗壞始於嘉靖,大禮儀之爭,導致文官系統分裂,制衡皇帝的力量衰落了,嘉靖皇帝開始利用文官的分裂加強皇權,嘉靖是個強勢皇帝可以制衡文官,但是其後的隆慶皇帝則缺乏這樣的能力,於是高拱開始專權,之後萬曆的前期張居正專權,都客觀上抑制了皇權,整頓了吏治,但是萬曆皇帝中後期的消極怠工,導致黨爭日酷,官員大多隻忙著京察內鬥,對於國家前途命運漠視,最終導致明朝吏治敗壞,國家精英的集體沉淪,最終葬送了王朝。
-
4 # 舊事舊人歷史說
大明帝國的吏治文治的確盛極一時。在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明仁宗朱高熾,明宣宗朱瞻基。在這六七十年終還是很可觀的。
然而我們說三大名著。出現在明朝,是因為明朝很開放,很繁榮。不,恰恰是因為明朝的高壓統治。明朝時期,在我看來是中國歷史上比較黑暗的一個統一社會,宦官專權。皇帝胡鬧。
之所以會出現三大名著,第一,為明朝出現了較為發達的商品經濟,商品經濟催生出了一個強大的階層,這個階層他們既沒有錢也沒有官,所以閒的很無聊,然後就要看小說。為了迎合市場,明代的文學家們不寫詩,不寫詩,不寫散文,開始寫小說。為什麼呢?因為寫小說暢銷可以賺錢,也就是潤筆。
西遊記雖然寫的是唐僧取經的故事,但它反映的是明朝社會的黑暗。比如唐僧到西天取經的時候。他到了靈山,並不能拿到經書。而必須先給錢。這就對映的明朝貪汙的社會。
還有一個最明顯的就是,比丘國國王曾經要用1111個小孩的心。煉製長生不老之藥。這是嘉靖皇帝的真實寫照。他曾經聽信一個道士的言語,要用1111個處女初潮的血來煉製一個丹。
至於說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那張是反映了元末明初的一些事情。據說羅貫中和施耐庵親自參加過反袁的鬥爭起義。
所以三大名著的出現,並不是因為吏治清明,社會安定。反而是因為社會腐敗,人心不古。
-
5 # 鄖陽府
明朝的吏治在封建王朝中是比較腐敗的,但是明朝文人知識分子的正氣與傲骨,為搖搖欲墜的王朝統治打下了一針針強心劑,維繫了他的存在.後來皇帝一直不改革,久而久之,沒有後續人才了。不能從根本上使其有所改觀,最終在農民起義和滿洲的步步禁逼中走向滅亡.
-
6 # 千機1998
文武雙全才是正道 不出將不拜相 不通邊事的文臣終究誤國誤民 無論兩宋還是大名中後期 無非是文臣弄權空談誤國
回覆列表
土木堡之變 大批武將勳貴死亡 致使文官集團開始崛起 又到孝宗時期其對文官是更加器重 導致文官自信心爆棚 雖在嘉靖時期被壓制不少 仍依然龐然大物尾大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