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為無量
-
2 # 老愛學
慢性疾病調理第一品牌已分析清楚。繼續發展將成痛風,如果治療應從腎治。治腎晨起服桂附地黃丸助腎陽,下午六點服六味地黃丸益腎陰。後期晨起用右歸丸,下午六點用左歸丸,同時防勞損津精血。只要陽氣旺,津精血足,腎陰陽平衡了,氣血通暢了,骨得養,筋得潤,痛自消。
-
3 # 中醫隨感
1足底筋膜炎。痛點主要在足底跟骨筋膜附著處壓痛,特點是剛開始行走時疼痛明顯,隨著行走疼痛明顯緩解,但是不消除。休息一會後再次行走還會重複上述過程。主要是由於體重增加,行走過多,體質下降(足底筋膜拉力下降)等原因。造成了足底筋膜受到牽拉過度,形成炎症,刺激神經末梢。
2跟墊炎。痛點在足底跟骨棘上,觸診可感到跟墊處有一條索狀物。疼痛與筋膜炎略同,也是在行走初期症狀明顯。原因與筋膜炎相似,鞋底過薄,地面不平也是此病發病原因。造成跟下脂肪墊發生無菌性炎症,出現疼痛。
3痛風性疼痛。與前面疼痛相同之處是痛點可能一致,行走時疼痛。不同點是靜止時也疼痛,與飲食有明顯關聯,還可以出現。可以與前兩個病重合出現。
4腎虛性疼痛。此病痛點多在足跟兩側且不明顯,疼痛性質為空痛,隱痛。疼痛多在行走後休息時。骨質可有疏鬆,跟骨多有增生。
治療:補腎健骨:仙靈骨葆,骨龍膠囊,骨疏康,養血榮筋丸等。
5風溼性跟骨痛。痛點多在關節處,壓痛明顯,多與天氣,潮溼相關,可有風溼結節,關節腫脹等。行走時疼痛,停止後也疼痛。
治療:①抗炎抗風溼藥物:美洛昔康,布洛芬,洛索洛芬,追風透骨,附桂骨痛,風溼液等。②中藥泡腳:草烏10克,青風藤15克,海風藤15克,絡石藤12克,五加皮12克,千年健12克,雞血藤25克,當歸12克,赤芍12克,白芍40克。水煎外洗,每日一次。
長期腳跟疼就要引起注意了,很可能是痛風的先兆,理由如下:
1)中醫講:“腎主骨生髓”,意思是我們人體的所有骨骼都是由腎來掌管,所以有關骨頭的問題跟腎有關係,常見的如骨質疏鬆、骨質增生、骨刺、骨頭壞死、牙齒不堅固等。
2)痛風的先兆是腳後跟疼痛,隱隱約約的,摁上去有明顯的疼痛感,這時候如果沒有發覺而採取措施,那麼接下來就會發展到關節痛,真正的痛風發作。
3)痛風是一種嘌呤代謝紊亂疾病,是人體內高尿酸引起的結晶聚集在關節、組織等部位,越靈活的地方積壓的越多,如關節、腳後跟等。所以,當腳後跟疼痛就是因為結晶體與骨頭的摩擦而出現的疼痛感。
4)痛風,其根源在腎臟,腎虛引起的腎功能紊亂或下降,沒法排出多餘的嘌呤,進而形成尿酸高。調理好腎臟,但調的方式要正確,讓其恢復功能,就可以徹底解決痛風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