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思考很痛
-
2 # 最愛菠蘿油
男孩16歲,不願意和人交流總喜歡在家裡,該怎麼辦?
每個孩子從生下來以後,最先接觸的人就是父母,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最親近的人。良好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從小開始建立的,當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不應該只從孩子身上找原因,家長們也應該從自身查詢原因,孩子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呢?
首先,家長應該自己想想,是否從小沒有好好陪伴孩子呢?可能有的家長會說,大人忙啊!忙工作,忙生活,各種各樣的忙啊!哪有時間陪伴孩子?其實,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講都是一樣的,就看你自己怎麼安排,時間嘛!擠一擠總會有的。
其次,要注意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良好的溝通能讓家長與孩子思想達成一致,能使親子感情更加通暢,所以,家長應該要經常與孩子進行溝通。
最後,孩子在跟家長提出要求的時候,家長應該注意自己的語氣,不能孩子一說,家長就開始否決,擺出一副“家裡我說了算”的模樣!長此以往,孩子有什麼訴求也不敢說了。
總之,對待孩子要有耐心,家長有時也應該要換位思考一下,站在孩子的立場想想,畢竟每個家長都是從小孩子長大的,孩子心裡怎麼想,作為家長應該多少知道些的。
-
3 # 秋記雜話說
這個屬於正常的
我有個朋友,以前放學幾乎和家裡零交流,爸爸媽媽問一句 說半句,不問基本不說,但是他和同齡人交流是沒有問題的,第一種方法 讓他多和同齡人接觸。
要把握青春期把思維糾正過來!不然到了二十幾歲思維固定了,而且被逼到社會學習生存,寸步維艱啊。人百分之八十的財富都是從人際關係中產生的,別想著閉門造車就能發家致富。當然也不乏個案可以在家工作,但是再怎麼歸隱避世終端都是從人身上賺錢。
你現在16歲的圈子還不算複雜!玩的不好就遠離!而且能陪你一生的朋友大部分是在大學裡或者出到社會交的,所以你也不必十分在意周圍的人必須和你是親朋密友。
問問自己產生這種想法的原因是什麼?心理問題不是用腦子想就可以想明白的。不要用腦子代替身體去做決定。
有條件的馬上去看心理生!
沒條件的,也要向專業人士尋求幫助!
青少年心理公益機構等等,中學應該也有心理老師,不太清楚,看地區發展。
不過大學是肯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