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帶爸爸看世界
-
2 # 東方連話
長期的匱乏狀態,會導致很多源於匱乏的習慣。 所謂匱乏,一方面是物質和資源的稀少、珍貴、難得,一方面是需求旺盛,需求者眾,人口基數大。
經過幾十年的社會發展,我們在物質的稀缺性上應該說已經有了很大改變,但是人口基數持續增長,相對而言的匱乏狀態依然沒有消失。
正是匱乏的記憶和依舊匱乏的現實,使很多人依然無法擺脫旅途的焦慮。不早排隊就可能上不了車,上了車也可能沒有座,有座位還可能沒有放行李的地方,還可能被先上車的人要求讓座甚至還有霸座;同樣,車輛到站的時候,不早早地到門口,下車的時候就得擁擠,門很窄,停靠時間又非常有限,有可能還沒有下車就又要開車了……
旅行焦慮一方面是物質的匱乏造成的,另一方面也是秩序的匱乏造成的,是欠發達社會的一種心理狀態與行為表現。
隨著法制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文明水準的不斷提高,也隨著未來人口基數的可能下降,這種情緒與心理相信會在以後有比較大的改觀。
無論是平時上下班,還是坐地鐵、飛機和火車,大家有沒有留心過有時還沒有到站,很多人就已經站起來提前排隊。
尤其是搭乘飛機的時候,在航班到達指定位置前,乘客提前站起來走動或者拿行李都是非常危險的。一來飛機滑行中拿頭頂上方的行李,容易失手砸到自己和其他乘客;二來如果沒有站穩,腳下拌蒜也容易摔傷。
所以,我們有時能夠聽到空乘大聲讓站起來的乘客趕緊坐下,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在我的印象中,尤其是那些從大城市出來的人,常常是行色匆匆。不是急著出門上班就是趕著上課,哪裡都要排隊哪裡都要等。可能也就讓人們養成了時時刻刻要和時間賽跑的習慣。
還有一些大叔大媽,平時在公交車地鐵上為了搶一個座位跑得比誰都快。上車也要搶,下車也要搶,其他周圍的人有些也被間接帶動起來。
如果真的是趕時間,那麼還情有可原。不然我們倒是可以學學歐美和生活在城鎮的人那樣,淡定自若放慢生活和工作節奏,到了點再站起來。上下站真的不在乎這幾分鐘,個人安全和人民素質著實顯得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