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做電動車,為什麼不能統一電池標準,比如,有幾種容量、幾種電壓的標準電池。新車不配電池,採用租用,沒電了就去租電池點換一個電池,這樣不就徹底解決里程問題了嗎?
我想,這樣簡單的方案,廠家不可能沒有想到,是不是有什麼重要利益分配沒有解決?
回覆列表
-
1 # 遠處飄來的一片白雲
-
2 # jinesc
不會的 也沒必要 電動汽車的優勢在於夜間低谷時候充電 白天短距離(300km內)行駛的 ,不是為跑長途而設計的,那種每天都要開個500-1000km的私家車主沒必要買電動汽車。
而且換電過程操作不當可能導致接觸不好等風險,車子行駛過程中也可能導致接外掛鬆動,嚴重會導致自燃。
-
3 # 快修小俠
以更換電池的方式來取代漫長的充電帶來的時間損耗,確實有人想到了,並且現在也有這樣的雛形。
▲.例如蔚來汽車的充換電站。
資本市場的優勝劣汰和達爾文的進化論是非常相似的,只有適合市場,適應消費者的產品才會長久的生存下去。
至於這樣會不會解決里程問題,以後不好說,至少目前還尚未成型,不僅解決不了多少里程問題,甚至還出現了各式各樣其他的問題。
目前消費者對此類換電站的疑問有這幾點:1、換電站網點分佈是否充足;2、每個換電站備用電池是否充足;3、換電站內電池能量補充迴圈率是否足夠;4、換電操作的可靠性;5、換電操作的安全性;6、電池規格的通用性;7、電和冷媒介面壽命是否有保證;8、所更換電池的成本均攤問題等等。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電池的成本均攤問題,怎麼確定電池的歸屬問題,購買車輛時是否需要對其買單。如果價格一樣,而我使用里程少,而別人里程多,我為什麼要為他人買單?等等。
雖然換電技術尚未成熟,但這並不影響它是一種勇敢的嘗試,它也許會失敗,也許會成功,這都是通往最終目的的必要過程。
-
4 # 忘穿秋褲
電池體積太大,按中國的汽車保有量計算,換下來的廢舊電池是災難,與其現在投資源建電池更換系統,到不如把力量投入到新一代電池的研發,十年內能把電池的效率提上去,比現在花費巨資建各種電池更換站,十年後被別人的新電池技術淘汰要划算的多,也綠色的多。
補充一下提問:如果採用這樣的模式,電池成本、電池折舊、電費都是由做租賃公司承擔,租一塊電池的跑500公里費用,會不會比加一箱油跑500公里貴?是不是這樣電動車長期使用成本高於汽油車的本質就暴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