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創意落地到量產產品,還有許多許多路要走。
我做過近十年的產品設計,手頭有一些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正常創意到落地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是一個複雜並系統的流程,每個企業有細微差別:
1,記錄想法
2,剖析想法
3,驗證想法
4,確定技術方案
5,確認造型設計
6,供應鏈保障
7,生產組裝
8,營銷保障
今天只針對想法階段需要注意的事情聊一聊。
當你有一個自認為牛x的想法後,第一時間記錄下來,好點子總是稍縱即逝。
然後,你需要對你的想法進行剖析,思考這幾個問題:
1,解決了什麼人在什麼場景下的什麼問題(使用者畫像&產品定義)
2,目前同類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市場規模如何(競品分析&市場分析)
3,為什麼是我(競爭力分析)
思考完這幾個問題,如果覺得還ok,咱們得接著去驗證這個想法是不是一個真的別人需要的。
驗證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來講有問卷調察與使用者訪談,簡單來講,找幾個你覺得能解決他問題的人去深入聊一聊,不過不要急著說出的你想法,讓他說出目前他做事的流程是如何如何,目前存在那些不爽,藉此糾正或完善你的想法。
做完這些,一切順利,那麼恭喜你,可以真正的開始深入到技術解決層面了。
其實在企業中,這是過程是有點逆過來的。
想到一個牛x創意--分析創意背後本質需求--針對xx需求做問卷調查和使用者訪談--確定使用者畫像並確定針對本質需求的解決方案……
分割線-----
但更多時候,堅持一個創意需要很大的勇氣與超乎尋常的洞察,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了之後用過才知道適合自己,在想法階段,所有人都可以把你的創意批的一無是處。
這個時代,好創意真的可以是大把的人民幣,前提是專利保護。
以阿里電商為例,第一個想到了利用手機重力帶動左右倆個爪子夾緊手機方案的人,申請了技術專利,於是一家年銷售千萬只重力手機支架的廠商安耐佳誕生了,只有有人敢跟進,線上基本一告一個準。
另一個例子,手機自拍杆,這個剛出來被人當做sb一樣的產品,在前幾年出盡了風頭,專利依然在少數人手裡,小米,華為,oppo任誰想做,都只能招他代工。
所以,有牛x點子後,將想法完善,找靠譜的人申請專利,然後自己把它實現,然後看造化啦,哈哈
從一個創意落地到量產產品,還有許多許多路要走。
我做過近十年的產品設計,手頭有一些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專利,正常創意到落地的流程大概是這樣的,是一個複雜並系統的流程,每個企業有細微差別:
1,記錄想法
2,剖析想法
3,驗證想法
4,確定技術方案
5,確認造型設計
6,供應鏈保障
7,生產組裝
8,營銷保障
今天只針對想法階段需要注意的事情聊一聊。
當你有一個自認為牛x的想法後,第一時間記錄下來,好點子總是稍縱即逝。
然後,你需要對你的想法進行剖析,思考這幾個問題:
1,解決了什麼人在什麼場景下的什麼問題(使用者畫像&產品定義)
2,目前同類問題是怎麼解決的,市場規模如何(競品分析&市場分析)
3,為什麼是我(競爭力分析)
思考完這幾個問題,如果覺得還ok,咱們得接著去驗證這個想法是不是一個真的別人需要的。
驗證的方式有很多種,一般來講有問卷調察與使用者訪談,簡單來講,找幾個你覺得能解決他問題的人去深入聊一聊,不過不要急著說出的你想法,讓他說出目前他做事的流程是如何如何,目前存在那些不爽,藉此糾正或完善你的想法。
做完這些,一切順利,那麼恭喜你,可以真正的開始深入到技術解決層面了。
其實在企業中,這是過程是有點逆過來的。
想到一個牛x創意--分析創意背後本質需求--針對xx需求做問卷調查和使用者訪談--確定使用者畫像並確定針對本質需求的解決方案……
分割線-----
但更多時候,堅持一個創意需要很大的勇氣與超乎尋常的洞察,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有了之後用過才知道適合自己,在想法階段,所有人都可以把你的創意批的一無是處。
這個時代,好創意真的可以是大把的人民幣,前提是專利保護。
以阿里電商為例,第一個想到了利用手機重力帶動左右倆個爪子夾緊手機方案的人,申請了技術專利,於是一家年銷售千萬只重力手機支架的廠商安耐佳誕生了,只有有人敢跟進,線上基本一告一個準。
另一個例子,手機自拍杆,這個剛出來被人當做sb一樣的產品,在前幾年出盡了風頭,專利依然在少數人手裡,小米,華為,oppo任誰想做,都只能招他代工。
所以,有牛x點子後,將想法完善,找靠譜的人申請專利,然後自己把它實現,然後看造化啦,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