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廣角

    對於颱風生成來說,如果一個熱帶擾動周邊存在另一些擾動,它們可能會相互影響,或消散或聚合為一。如果海域足夠廣闊,擾動間距離很遠,便可獨立發展,出現雙颱風甚至多臺風現象。當赤道複合帶比較活躍時,廣闊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多處暖海域的大氣環流及海洋條件適合颱風發展,生成多個颱風的可能性增大。

    在南海和西北太平洋海域,海面廣闊,高海溫的面積也比較大,為颱風“扎堆”生成提供了基礎條件。有研究表明,颱風活動確實具有群發性尤其是颱風盛期的7~9月。當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熱帶地區具備適當的大氣海洋環境場時,且具有比較有利的動力條件時,颱風容易成群結隊組團而來。這種現象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算是比較正常的現象,經常會出現“三臺共舞”甚至“四臺共舞”的現象,但在海域相對小一些的大西洋海域,多臺共舞出現的機率就要少很多。

  • 2 # 東森林木168

    颱風是年年都有的,颱風大小和多少登陸的問題,這跟盛世無關係,卻跟氣候有關係,環境的變化改變了氣候,氣壓不穩定就會產生氣流,氣流的運動就形成了颱風,颱風登陸雖然會帶來破壞,但也有殺滅蟲害的好處。

  • 3 # 明明問雨

    聽著像對聯的語句,但是形容今年的颱風一點都不過份。今年影響中國的颱風特別多,數量多,同時存在的情況也多。究其原因,有其獨特的天氣氣候條件,也有資訊時代傳播快,傳播廣顯得更加的明顯。

    上圖是4天前,8月14日西太平洋附近海域,第14號颱風“摩羯”、15號颱風“麗琵”、16號颱風“貝碧嘉”和17號颱風“赫克託”共舞的精彩場景。

    颱風是由熱帶擾動造成的,如果形成的海域足夠廣闊,擾動間距離很遠,便可獨立發展,出現雙颱風甚至多臺風現象。另外在赤道複合帶比較活躍時,廣闊的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有多處暖海域的大氣環流及海洋條件適合颱風發展,生成多個颱風的可能性增大。

    另外,前期副熱帶高壓位置明顯偏北、強度偏強,全國出現少見的長時間大範圍的高溫天氣,西太平洋海域海溫高,一度達到30℃,這些條件都非常有利於颱風的生成。

    還有一點,以前臺風一般影響華南等偏南地區,今年幾次颱風一路北上影響,甚至遼寧都受其影響產生強降雨,更多人知曉,也顯得颱風活動更加頻繁。

    來看上海,就破記錄了。隨著昨天17日凌晨18號颱風溫比亞的在上海登陸,這是第三個,另外的是7月22日的10號安比登陸和8月3日的12號雲雀登陸。上海成為中國有氣象記錄以來第一個30天內有3個颱風正面登陸的城市。

    春末秋初颱風來,認清預防減災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050Ti4G現在買的話,1千元以內價效比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