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愛讀書的熱帶魚

    經常閱讀的人,好像有種超能力,地鐵上、午休時間、閒雜的零碎時間,都可以輕輕鬆鬆的進行閱讀,瞬間就進入狀態,將閱讀變成了一種享受,且不受時間和空間地域的限制。

    不常閱讀的朋友,經常會有這種感受,特意預留出一大塊時間出來閱讀。拿起書眼睛盯著書本很久很久,眼睛也在不停移動,可思緒依然無法集中。我有3個方法做分享,可以快速有效的進入閱讀狀態哦。

    帶著目的閱讀

    成年人閱讀或多或少都是帶有幾分功利性的,無非是想在書本上獲得想要的知識。所以在閱讀書之前,首先要明確讀書的目的是什麼。帶著目的去閱讀,避免了閱讀的盲目性,注意力很快被集中起來。

    那如何找到讀書的目的呢?我有個小方法,一共3個步驟:

    1、看書之前,先問自己希望從此書中得到什麼知識,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2、翻到目錄,找到與問題相關的標題與頁碼。

    3、重點閱讀標註頁碼,並做好相對應的筆記。

    固定時間段閱讀

    習慣早起的人,生物鐘一旦固定,到了某個點會自發的醒過來。閱讀也是如此,將閱讀變成生活的習慣,到了某個時間點固定閱讀,久而久之,習慣就自動養成。比如晚上的10點是最休閒的時間,端正的坐在書桌前開始看書,遠離手機和一切干擾的物品。

    選擇一本輕鬆的書籍開始閱讀,不管能不能看的進去,堅的讓自己閱讀到多少頁或者閱讀多長時間。不管遇到什麼干擾和情緒,堅決不離開書桌。連續堅持21天,身體慢慢適應節奏,以後看書到了固定的時間點就會很輕鬆的進入狀態。

    合適的環境

    閱讀或多或少帶有幾分催眠的性質,盯著書本看久了特容易犯困,所以閱讀不能在過於舒適的環境下進行。躺在沙發上看書,一不小心眼睛就閉上了,所以看書還是得有幾分儀式感。

    家裡閱讀的話,要麼在書房或者專門工作的書桌上進行;閒暇時間,去咖啡館拿著一本書,旁邊一杯咖啡,看書的氣氛瞬間就提上來了,好不愜意;或者去閱讀氣氛比較濃厚的地方,如圖書館、閱覽室等,看著別人非常努力的在學習,自己的求知慾立馬就出來了,越看越精神。

    過往的經驗中,經常聽到讀者抱怨靜不下心來看書,其實很大原因不是閱讀不下去,而是放大了閱讀的高度。為什麼會產生這方面的原因呢?來源基本上有兩個:一是放大了閱讀的難度,認為閱讀必須要有大塊完整的時間才能進行,如果將閱讀變成生活中吃飯睡覺最平常的事,那閱讀就是順手拈來的事情了。

    二是將閱讀過於功利化,閱讀完一本書沒有收穫就很難堅持下去了,而閱讀的收穫往往是厚積薄發的,成效時間太漫長,所以放棄了。

  • 2 # 淺夏薔薇花1

    提高讀書效率的秘密

    人們越來越意識到讀書的重要性,不少人的業餘時間會選擇看書。

    有段時間,朋友圈裡颳起了一陣“看書比賽”的風氣,幾個人都在比賽,看誰一個月內看的書最多。月底總結的時候,看書最多的那個人一個月看了25本書,大家都誇他厲害,其中一個朋友問了句:看過的這些書,你還記得多少內容?他沉默了一會,搖了搖頭,說:這些書裡的內容大多數都忘記了,記得的一些也是模模糊糊的。

    讀書一味地追求速度,沒有真正理解書裡的內容,就更談不上有效率的閱讀。沒有效率的讀書相當於白讀書,這本書放一段時間,對有些人來說就算是一本新書,因為書裡的內容已經忘記的差不多了。

    怎樣才能有效率的讀書,把讀過的書都能記在腦子裡,並在需要的時候為自己所用?日本著名的“筆記本作家”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告訴了我們答案。

    奧野宣之在這本書裡告訴我們如何用讀書筆記管理改變讀書生活,如何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以及怎樣透過讀書筆記提高自我。

    一、用筆記管理讀書生活

    1.讀書筆記的目標

    讀書不再是為了消遣而隨隨便便地讀,以寫讀書筆記為目的去讀書,讀書是輸入,寫讀書筆記是輸出,把書中的資訊加入自己的思考,才能轉化成屬於自己的知識,閱讀過程中發現的知識點和自己的想法,要記下來,便於隨時拿來參考。

    2. 資訊一元化

    奧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說,資訊一元化就是把想讀的書和讀過的書都記在同一個筆記本里,不設分冊。

    這個筆記本里可以寫上任何你想寫的內容,可以是讀書筆記,可以說看完這本書的感悟,也可以是你摘抄的優美詞句,形成寫作習慣,從而做到靈活運用讀書筆記。每次記錄都寫上日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混亂,記錄的時候為了方便,可以使用簡寫的方法,一句話可以用簡單的短語表達,能有效節約時間,讓記錄筆記這件事更容易堅持下去。

    二、用筆記把讀過的書變為精神財富

    1. 帶著目的去讀書

    有人說,讀書不能太功利,會失去讀書的樂趣,讀自己喜歡的書就好。如果只是為了消遣而去讀書,確實可以隨便讀讀,選擇自己認為喜歡的書就行,不必在意別人的看法。如果是為了從書中獲取知識,收集資訊而讀書,那就要帶著目的性,選擇對自己有用的書籍。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裡,奧野宣之說寫讀書筆記的技巧就是開始寫,哪怕寫一句話的感想,堅持寫下去最重要。

    2.找到適合自己的讀書筆記

    奧野宣之提出的“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讓寫讀書筆記成為一件簡單的事情,看完這本書我開始用這個方法寫讀書筆記,以前寫讀書筆記會把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下來,從來沒有寫過自己的想法,“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法,是摘抄+評論,評論可以寫自己對這段摘抄的想法,那一刻的思考,用了這個方法以後,我發現讀完書後,對這本書的記憶更深刻了,這個方法值得一直用下去。

    “蔥鮪火鍋式”讀書筆記的方法,首先要寫上讀書筆記的日期,便於重讀筆記時回憶內容,書名和作者名都要寫上去,最重要的就是最後兩項,摘抄和評論,摘抄就是把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抄下來,可以加深對書本的理解和記憶,評論就是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記錄下來,讀書時獲得的想法是寫原創文章的源泉。

    還有一種讀書筆記的方法是剪報式,把與書相關的資料收集起來貼在筆記本里,或者把書中的內容影印下來貼在筆記本里,像這樣蒐集相關資料的過程,可以加深大腦對讀書體驗的印象。

    3.重讀書評以加深思考

    做完讀書筆記後,參考別人的書評,可以換個角度審視自己的觀點,或許會有不同的感想,當你感受到自己與他人在觀點上的差異,就可以在讀書筆記裡補充一些內容。

    三、透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1. 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讀書筆記不是寫完就萬事大吉了,只有在讀完書後對書中的內容作出積極的反應,進行主動思考,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反覆地閱讀,這樣反覆的輸出,才能真正掌握這本書的內容。

    2. 重讀筆記的重要性

    想要更好地消化書中的內容,我們需要重讀筆記,每看一遍,每增加一條感想,都會加深對書本的理解程度。把重讀筆記的時間和地點固定在適合自己的,比如睡覺前,把筆記大致地瀏覽一遍。在重讀筆記的過程中有時會靈感閃現,會有不同於之前的感想。

    如果說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的思想,那麼讀書筆記的作用就是讓自己更有深度。《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這本書告訴我們讀書最高效的方法,書不是讀的越多越好,讀書要講究質量而不是數量,把讀過的書都內化成屬於自己的東西。閱讀之前要先學會如何有效閱讀,讓讀過的每一本書都能真正的屬於自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見過什麼事讓你覺得世人皆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