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心智之道
-
2 # 幸福謀方心理
心理學,瞭解自己,接納自己。
自愛,自尊,自強,自信。
愛自己,才能更好的愛他人,愛生活~
-
3 # 百事通達狂人
成功沒有捷徑,怎樣運用心理學都不能收穫美好人生。
一、許多人學習心理學,起初的原因都是對別人的心理比較好奇,同時對自己的心理比較好奇;
二、些許心懷不軌的人則是想透過心理學瞭解別人,欲做到駕馭別人控制別人讓別人對他俯首帖耳的不良目的,簡言之,想做人中霸主,想做人上人;
三、想要收穫美好人生,就要心存善良,做善事的同時提防小人。
總之,要做大寫的人,走正道,行正途,不佔小便宜不貪圖捷徑,因為欲速則不達!小偷也許能夠一時得逞,但小偷永遠也只是小偷,遲早有一天會逍遙不下去的。
-
4 # 依雲療愈
無論你是否覺察,我們在心智成熟的旅途上,都會遇見這樣的問題:物質越來越豐富,而心靈卻越來越空虛。我們對身體的健康牽腸掛肚,對心理問題卻漠然處之。
在大多數人心目中,似乎只要不去跳樓,不進精神病院,就沒有心理疾病。殊不知,幾乎人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
當孩子抱怨沒有得到很好的照顧,父母總會辯解:“怎麼沒有照顧好你,缺吃還是少穿了?”似乎從來沒有意識到孩子還有心靈,人格需要更健康。愛,需要更加完整,有另外的樣子,而懂愛的人並不多。
心理學,讓人從瑣碎的生活裡打撈出愛的樣子,引領人學會愛,擁有愛的能力。這一切都需要完成自我探索。在潛意識裡的角落,抽絲剝繭,看到生命給予我們的禮物和驚喜。
有時,禮物是以痛苦的樣子呈現的,或者說, 隱藏在痛苦之下。
而不懂心理探索和感悟的人,無法識別痛苦背後的生長機遇,潛意識裡的條件反射選擇迴避痛苦。所以,痛苦本身只能以痛苦本來的樣子藏在那裡,或者隨時跳出來干擾正常生活。其實,所有的經歷都可以成為你的資源,為你所用。
人,或是人群,是由不同的關係組成的,人永遠活在關係裡。心理探索,是開啟探索人際關係一把鑰匙。親子之間,夫妻之間,同事、朋友等,如同空氣般滲透在生活裡的每個角落。
又像醫生手裡的“柳葉彎刀”,切除病灶,使人的靈魂獲得重生。
心理學領域的心靈探索,是一個神奇、強大的領域,破解心靈奧秘,是獲得幸福的有效路徑。
幸福和快樂在大眾眼裡是終極追求,而心理學解讀,幸福和快樂 是一種能力!祝好!
依雲心理 2019年 7月14日
回覆列表
要運用心理學為我們創造美好人生,雖然不需要成為心理學的專家,也不需要對心理學的各個流派,詳細的觀點做到通達,但是必須對一些主要的流派的觀點還是應該有一些大概的瞭解,在瞭解的基礎上儘量做到融會貫通,最後要知道如何具體去應用。
在心理學的流派中,比較重要的有精神分析取向流派(心理動力取向),行為主義療法,認知行為療法和來訪者中心療法(人本主義療法)和完形療法等。
在這些流派中,除了行為主義療法以外,所有流派的關鍵點都落在了一個認知和自我療愈或者是自我成長上。而在心理諮詢中,所有的心理問題都可以歸結在關係上,若欲收穫美好人生,良好的心態是必不可少的條件,而這些就必須要落實在人際關係或者社會關係上。
其實是我們仔細觀察,生活中很多的問題都和我們的認知有關。不合理的認知可以歸結在絕對化要求,過分概括化(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極上。合理的認知則可以歸結在換位思考,多角度看問題(全面評價)和積極發展觀上。
不合理的認知:1.絕對化要求:即以自我為中心出發,認為某一事物必定會發生或者不會發生的信念,如我對你好,你就必須對我好。2.以偏概全:以一件事情或者某幾件事情作為評價別人的全部標準。如別人對你九次好,一次沒有滿你意,就得出別人對你一切都不好的結論。3.糟糕至極:是把事物的可能後果想象、推論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災難性結果的非理性理念。如高考落榜,就認為整個人生都完了。
合理認知:1.換位思考:考慮問題時站在對方的角度或者換成另外的角度。如我對他說話,他沒有理我。一般人會認為他不在乎自己,但是也許別人當時有事情沒有注意到,或者心情不好等,他並沒有不在乎你。2.多角度看問題。如一個業務員一單業務沒有成功,我們就不能說他一點能力都沒有。因為他這次業務雖然失敗了,但是他以前都是成功的。
3.積極發展觀。如高考落榜了,但是我們可以選擇復讀或者是以其他的方式繼續讀大學。
另外在心理動力取向的理論中有關心理問題產生的原因時,談到了固著或者童年創傷乃至於潛意識,其實這些原因都離不開認知出了問題。
另外,行為主義療法有的理論雖然極端,但是還是有非常多的可取之處,如塑造良好行為的陽性強化法、教育孩子的消退法和懲罰法、激勵學生或者商家吸引顧客的代幣管制法,這些都需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