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孟思丞
-
2 # 文史之新
白居易“底層詩”中隱藏的秘密是他的創作觀,就是詩歌創作到底是因為什麼又是為了什麼。
白居易自己也有一些關於詩歌理論的論述,比如“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不為文而作也”。還有另一句更是廣為大家熟知——“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從中我們不難發現白居易認為詩歌應該為事而作,從而達到為民請命干預政治的目的。
在《新樂府.並序》中,白居易曾雲:言直而切,欲聞之者深城也;事實而核,使採之者傳信也。這進一步揭示了白居易具體的創作方法,那就是寫什麼和怎麼寫的問題。白居易認為用白描的手法反應客觀事實是最好的,是最能打動人的。所以白居易對李白的評價並不是很高,因為他的作品雖為奇文,但“風、雅、比、興,十無一焉”。
說到這裡,我們不由想到另一位大詩人杜甫,他的很多詩作都是反應民生疾苦的。但是我們應該注意到,杜甫是在詩歌創作中自覺或不自覺的踐行,並沒有提出這樣的文學創作理論。
追溯到古代詩歌的源頭《詩經》,詠唱各地風土人情的《風》便有了關注現實關注民情的特徵,之後的現實主義大詩人杜甫更是極力描寫底層民眾的生活。可以這樣說,白居易是繼承了了《詩經》與杜甫的優良傳統,並且在實踐的過程中提出了描寫底層生活的創作理論。
對於白居易“底層詩”一說,源於其詩作中有大量的憐憫百姓題材。其實並無秘密可言。我認為一是出於性格,白居易天生聰穎正直,且出生於戰亂年代,從小便親歷和目睹了黎民百姓苦難流離的生活。這是其為百姓發聲的基礎。二是因為其雖走上仕途,一度很受皇帝賞識。但由於耿直,進言屢受皇帝反感,仕途多次受挫被貶。抱負不能實現,也更會關注同樣命運苦難的百姓。基於以上兩點,註定了白居易同情民間疾苦、追求平等的詩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