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隨心詩話1

    古琴是中華文化中地位最崇高的樂器,至少有三千年以上歷史。自古“琴”為其特指,20世紀20年代為與鋼琴區分,遂改稱古琴。它位列中國傳統文化四藝“琴棋書畫”之首。

    琴各部份的命名亦可著出琴制之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琴前廣後狹,象徵尊卑之別。宮、商、角、徵、羽五根弦象徵金木水火土五行。後來增加的第六、七根弦稱為文、武二絃為紀念週朝周文王、周武王二位仁君。十二徽分別象徵十二月,而居中最大之徽代表君象徵閏月。

    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種音色,分別象徵天、地、人之和合。這些古琴形制命名的象徵意義實反映出儒家的禮樂思想及華人所重視的和合性。因為禮的作用是為了保障個體,使個性有所發揮,樂以同和,其作用是與群體諧協。禮樂之同時並用可使個體和群體之間能互相調劑,形成人與人之間平和而合理的生活。所以禮樂這兩套表面相反的技藝的推行,實為求達到相輔相成的和合性的目的。而從古琴形制命名所借用的社會秩序、等級的名稱來著,可見其製作形制即寓有教化人倫的深意。

    在《文會堂琴譜》中將彈琴的講究歸納為五不彈、十四不彈及十四宜彈。五不彈為:疾風甚雨不彈,塵市不彈,對俗子不彈,不坐不彈,不衣冠不彈。十四不彈:風雷陰雨,日月交蝕,在法司中,在市廛,對夷狄,對俗子,對商賈,對娼妓,酒醉後,夜事後,毀形異服,腋氣臊臭,鼓動喧嚷,不盥手漱口。十四宜彈為:遇知音,逢可人,對道士,處高堂,升樓閣,在宮觀,坐石上,登山埠,憩空谷,游水湄,居舟中,息林下,值二氣清朗,當清風明月。

    彈琴

    卷悟

    階上青苔雨後新,落花依舊送歸人。

    松風漫處梵音渺,回首雲山是吾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有目標沒有優勢且非常迷茫的人該如何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