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9
回覆列表
  • 1 # 白加黑臭豆腐

    “一部留學史,有半部是清末民國政治史,還有半部,是平民求救過、求前途的艱難打拼,裡面有熱情,也有功利。”

    “不肯去”到“爭著去”

    1872年,幼童留美計劃還少有人響應,9年後,原定15年的計劃生變,隨該計劃到美國求學的學生被急召回國,剛剛起頭的留學陷入沉寂,不過,僅僅20年後,1896年那一年,留學這件事,忽然從門可羅雀,步步演變成了一次從上到下的全社會熱潮。

    是什麼導致了這次巨大的觀念轉變?

    留學大潮興起的當年是中國敗於日本、簽訂割地賠款的第二年。算上之前半個世紀的戰爭史,這是中國第四次戰敗,而且還是敗於當時不過是新興國家的日本。中國知識分子為之震動,透過洋務運動為中國尋找富強出路的理想隨之幻滅。

    1896年,清政府派13名留學生到日本,彼時被視作社會中堅力量的知識分子也開始把希望和眼光放到國外。兩年之後,公派留日成為國家政策,地方大員也派人去日本學陸軍。大臣張之洞尤為上心,他親自送兩湖書院的留日學生啟程,從湖北坐船去上海,當時有記錄說張之洞:

    “對學生頻頻答禮,提督張彪後到,屈膝請安,文襄(張之洞)口銜長旱菸杆,視若無睹。我們見這種倨態,不免暗笑,亦更覺自己所受的禮遇。”

    雖顯重文輕武風氣,但也足以可見,一代大臣對學生如此尊敬,是把對一國的期望寄託於留學生們身上了。

    把留學潮真正意義上擴散開來的,是民間心態轉變。1900年義和團時間後,有年輕人認為國家要改變方針,個人亦另有打算,他們有些選擇自費留日,因“日本維新以後,政治工業,效法西洋,進步很快”。

    1905年,廢科舉。中國傳統讀書人的入世之途斷裂,清廷同事請日本博士來教新科進士法律、政治、外國史地知識,以留日學生做助教及翻譯。同一年起,清廷舉行留學生考試。有些非出名門大學的留學生應考而合格,獲得進士或舉人出身。再往後一些的留法潮,一兩年內澎湃而起,席捲全國,不過兩三年而沒落。勤工儉學留學法國的夢想,給了很多中國青年以及強心劑,以為到了法國能邊工作邊讀書,自食其力,還能留洋學習。蔡元培、汪精衛等社會上有名望的人士又特別推崇學生留法,加上法國學校頗自由,早早把宗教和大學教育分離,也很得年輕人青睞。

    去各國有各國的特色,但選校、選科,這些最早出去的年輕人們,迷惘、困惑是不少的,專業換來換去,倒顯得有些三心二意。不比如今網路資訊豐富,留學中介甚至發展成一支旺盛的行業力量,“徐志摩們”選校,還得多看學長的經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撒貝南淘汰騎士王,保留金箍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