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gan2/ASLSP》是由Gary Verkade演奏的歌曲,該歌曲收錄於 Gary Verkade2017年發行的專輯《CAGE, J.: Edition, Vol. 47 - Organ Works (Verkade)》中。[1]
世界上最長的曲子是哪一首?答案是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的管風琴曲《Organ2/ASLSP》,曲子總長是639年!7月5日,這個曲子又奏出了兩個音符。演出3年來總共演奏了5個音符,而且還要再演636年。 據美聯社報道,自2001年9月起,這首“慢到極點”的曲子已經在德國郝柏史塔小鎮一個廢棄的教堂內演奏了3年。最初的一年半里,曲子全都是休止符,聽眾只能聽到管風琴風箱注滿風的聲音,直到2003年2月,才第一次出現了3個音符,現在我們終於等到了曲子的第二次變奏。
中文名稱
《管風琴2/ASLSP》或《儘可能慢》
外文名稱
《Organ2/ASLSP》
所屬專輯
CAGE, J.: Edition, Vol. 47 - Organ Works (Verkade)[1]
編曲
約翰·凱奇
基本情況
《Organ2/ASLSP》原是前衛作曲家凱奇1992年去世前所譜的一首長約20分鐘的鋼琴曲,所謂“ASLSP”就是“愈慢愈好”(又譯為“儘量慢、儘量柔”)。後來一批德國音樂專家和管風琴技師決定按字面意思來“貫徹”凱奇的構想———儘量把它拉長。可是到底該有多慢?經過討論,他們選擇了639年,因為準備演奏此曲的風琴的琴齡在2000年剛好是639歲。
不知道是不是德華人太熱愛哲學的關係,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拖拖拉拉”原來也是為了體現出一種“思想深度”。主辦音樂會的耶里奧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而混亂的時代,639年的‘慢長’演奏,能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
作者簡介
約翰·凱奇(1912-1992)是20世紀頗具爭議的美國先鋒藝術家。他的曲子都很注重“靜”。他最著名的樂曲是1952年創作的《4分33秒》,這首無聲的“有聲作品”,沒有任何音符。初次演出時,鋼琴家走上舞臺,端坐4分33秒後,連琴鍵都沒有碰一下就宣佈演出結束。即使在半個多世紀之後,此曲仍然在觀眾中頗具爭議。因此,凱奇也被認為是音樂界的行為藝術大師。
我覺得,這首鋼琴曲之所以能談這麼久,這麼拖拉是因為,現在的社會上人們大多心浮氣躁,然而這首曲子卻能讓人們的心回平靜。
《Organ2/ASLSP》是由Gary Verkade演奏的歌曲,該歌曲收錄於 Gary Verkade2017年發行的專輯《CAGE, J.: Edition, Vol. 47 - Organ Works (Verkade)》中。[1]
世界上最長的曲子是哪一首?答案是美國作曲家約翰·凱奇的管風琴曲《Organ2/ASLSP》,曲子總長是639年!7月5日,這個曲子又奏出了兩個音符。演出3年來總共演奏了5個音符,而且還要再演636年。 據美聯社報道,自2001年9月起,這首“慢到極點”的曲子已經在德國郝柏史塔小鎮一個廢棄的教堂內演奏了3年。最初的一年半里,曲子全都是休止符,聽眾只能聽到管風琴風箱注滿風的聲音,直到2003年2月,才第一次出現了3個音符,現在我們終於等到了曲子的第二次變奏。
中文名稱
《管風琴2/ASLSP》或《儘可能慢》
外文名稱
《Organ2/ASLSP》
所屬專輯
CAGE, J.: Edition, Vol. 47 - Organ Works (Verkade)[1]
編曲
約翰·凱奇
基本情況
《Organ2/ASLSP》原是前衛作曲家凱奇1992年去世前所譜的一首長約20分鐘的鋼琴曲,所謂“ASLSP”就是“愈慢愈好”(又譯為“儘量慢、儘量柔”)。後來一批德國音樂專家和管風琴技師決定按字面意思來“貫徹”凱奇的構想———儘量把它拉長。可是到底該有多慢?經過討論,他們選擇了639年,因為準備演奏此曲的風琴的琴齡在2000年剛好是639歲。
不知道是不是德華人太熱愛哲學的關係,這首曲子之所以如此“拖拖拉拉”原來也是為了體現出一種“思想深度”。主辦音樂會的耶里奧說:“我們生活在一個浮躁而混亂的時代,639年的‘慢長’演奏,能幫助我們找到內心的平靜。”
作者簡介
約翰·凱奇(1912-1992)是20世紀頗具爭議的美國先鋒藝術家。他的曲子都很注重“靜”。他最著名的樂曲是1952年創作的《4分33秒》,這首無聲的“有聲作品”,沒有任何音符。初次演出時,鋼琴家走上舞臺,端坐4分33秒後,連琴鍵都沒有碰一下就宣佈演出結束。即使在半個多世紀之後,此曲仍然在觀眾中頗具爭議。因此,凱奇也被認為是音樂界的行為藝術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