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微史論
-
2 # 例如101908651
生活原因吧。孔子他媽死後他沒守孝,跑了三年回來帶著老婆孩子說自己精通禮數。開始在三桓家中當家臣,後來因為孔子到處宣揚自己精通禮數做了管理太廟的官。但是由於不懂禮數經常問別人怎麼弄,被人嘲笑。後來就不好意思做官了。儒家源於周朝之前在皇家負責禮數和教書的。所以到了民間也是教百姓周禮。孔子做不了官,又對商人有偏見還鄙視農民和手工業者。正如他所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大概意思就是說他年少時候窮,所以會做很多低賤的事。低賤的事是指他之前放過牛看過倉庫什麼的。當官人家的子女就不用幹這些,不會做這麼多低賤的事情。春秋戰國時君子是國君之子,泛指官二代或者貴族子弟。孔子什麼都不能幹又要養老婆孩子,所以只能搞私塾教書。
-
3 # 南山劉向雄
孔子創辦私學,讓文化知識可以在貴族以外傳播,確實是啟發民智的一大貢獻,這也是孔子被稱為‘萬世師表’的主要原因。
但談到孔子為什麼選擇開館授徒,而不是選擇其他職業的動機時,我想,當時的孔子還是為了養家餬口吧!
孔子十七歲時母親去世,十九歲結婚,二十歲有了孩子。有了完整的家,就該有穩定的收入,這時的孔子,接受了孔子乘田吏的工作去管理牛、羊,說白了也就是個放羊倌。之後的七八年,史書也沒記載孔子是否更換了工作,姑且認為孔子做了十年的放羊倌吧。
但這麼低下的工作,怎麼會有顏路、曾點、子路等人拜他為師呢?想來是孔子好學,他曾說過‘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也’,正是這種好學的精神,使孔子的知識和禮儀的掌握程度遠遠高於他人,談吐之間,威儀自現。而顏路家境貧苦、曾點是個農夫、子路是個不良少年,在當時只有貴族才能上學的年代,能聽到孔子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確實開了一片新天地,於是,送上幾條肉乾,請孔子教自己更多的知識和技能也在情理之中。
就這樣,慢慢地學生多了,交的‘學費’也足夠養家餬口了,而且教學生比放羊更有意義,對孔子來說是信手拈來,因而孔子的工作也就固定下來,成為專業的教師,既是機緣巧合,也是歷史大勢所趨。
當時周王室衰微,不少的知識分子和精通禮樂的人才都已流散各地,或許也有開辦私學的,但影響力不如孔子,也就沒在歷史記載之中。
回覆列表
https://m.toutiaocdn.cn/item/6593866421569061389/?iid=42291233117&app=news_article×tamp=1536451317&group_id=6593866421569061389
之前發的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孔子教育目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