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第七心情
-
2 # 2019春節春節
記得宰相劉羅鍋裡面有個場景是這樣的,宰相劉羅鍋想要解甲歸田,向皇帝寶座上的嘉慶皇帝辭職,嘉慶帝認為劉羅鍋是個好臣子,不想批准,想讓他繼續為國家效力。於是說:“劉愛卿是國之棟樑, 朕還要仰仗劉愛卿為國出力,朕不準了”。
但是這時候,坐在上邊的乾隆皇帝突然沒頭沒腦的說了一句話:“眾位愛卿,朕怎麼覺得今天的宮燈掛歪了呢?”
但是這時候,嘉慶皇帝卻說:“父皇,這宮燈並沒有掛歪啊”
乾隆卻說:“眾位愛卿,你們覺得這宮燈是歪了還是沒歪啊”
這個時候考驗各位大臣的時候到了,如果不能明白裡面的道道,像個愣頭青一樣的跳出來發表意見,可能明天就得外放地方啊。
和珅這時候,頓了頓,附和乾隆說到:“太上皇,臣也覺得這宮燈歪了”於是,一幫大臣附和道:“臣等都覺得這宮燈掛歪了”
於是乾隆名人拿了一個杆子給和珅說:“和愛卿既然認為宮燈掛歪了,那麼就去把他撥正吧”
於是和珅拿著杆子走到宮燈底下,問了句:“太上皇,要往哪裡撥正啊”
乾陵說:“你不是也說歪了嗎,當然知道往哪裡撥正了”
於是,和珅拿著杆子往外撥正了。
乾隆滿意的點了點頭。
看到這裡,我想大家一定是滿頭霧水吧。
那麼這裡面有什麼道道呢?
這裡面其實就是一個博弈的過程,一個朝堂兩個皇上我想也就乾隆有這樣的魄力吧。
這裡面就是劉墉是一個國之重臣,想辭職歸田園。嘉慶皇帝考慮到自己並無勢力處理好全國的大事,想讓劉墉幫助自己。但是這時候乾隆皇帝卻說了,要讓劉墉走,和珅馬上就會意了,把宮燈往外撥正了。這裡面的資訊量大了去,和珅作為一代權臣,其機智和心機真不是蓋的。
-
3 # 超越愛電影
簡單說一下,乾隆所坐的位置(龍椅),根本就看不出宮燈歪沒歪,而他為什麼要這麼問呢?乾隆就是想讓嘉慶看看,滿朝文武大臣有沒有一個敢說實話的。
而劉墉已經決定要告老還鄉,所以沒有回答。如果他回答,他就會說沒歪,當然不會像我這樣簡單的兩個字,他會委婉的說出來,既不讓乾隆生氣,又能把實情說出來,闡明沒歪。
滿朝的文武大臣沒有一個看懂乾隆的意思,嘉慶有沒有看懂是個未知數,主角劉墉肯定是懂的。
乾隆也是想告訴自己,(從今以後沒人敢說實話了)這也是一種告別……此時乾隆的內心是傷感的,就直接退朝了……
我的文章裡,有寫,《真實的和紳,是這樣的》
-
4 # Mr丶呂
劇中有一個耐人尋味的情節:當劉墉在金殿請求告老還鄉時,太上皇乾隆問皇帝仁宗:“皇兒,你看去還是留?”仁宗唯唯,不置可否。這時乾隆忽顧左右而言他:“皇兒,你看這盞宮燈是不是掛歪了?”仁宗抬頭看了看說:“沒掛歪呀!”乾隆又問眾大臣,善於察顏觀色的和坤忙不迭地站出來:“啟察太上皇、皇上,確實掛歪了!”乾隆命和坤撥正,和坤拿長杆去撥,這一撥,本來正的反倒歪了。緊接著,乾隆表態,仁宗附和,劉墉就布衣還鄉了。 電視劇中的劉墉與和坤,經過藝術加工,一忠一奸;一個機智鯉直,一個巧言令色:一個敢於進諫犯上,一個一味阿談奉承,形成鮮明的對照,常常令人拍案叫絕。 叫絕捧腹之後,不禁想起“正”“歪”的問題來,在封建時代,貴為真命天子的萬歲爺,金口玉言,一言九鼎,是是非非,全憑他一人說了算。歷史上勇於廣開言路,虛心納諫的明君屈指可數,正因為鳳毛麟角,就為人們廣為傳頌。被史家譽為“貞觀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就是這樣一個把“君”比作“舟”,把“民”比作“水”,懂得“水所以載舟,亦所以筱舟”道理的皇帝,留下了許多任賢納諫的佳話。
回覆列表
想借此試探一下各大臣的內心想法,說到底,還是不放心這萬好江山,更害怕嘉慶帝管不住各大臣,想為兒子再輔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