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寒煙過往
-
2 # 職場雅典娜
叛逆期多發生在十三到十六歲,也就是初中和高中階段。
厭學情緒是學生對學習以及與學習有關的事表現出厭倦甚至厭惡的心理現象,表現有上課不專心、無故缺席、頂撞老師、頂撞父母等。
過了叛逆期,為什麼還是有厭學情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看:
1、找出厭學情緒的根源
學生厭學的根本原因,應該是在學習方面找不到認同感,孩子每一天在學校所學知識,回家後沒人對他的付出表示認同和理解。成就感是孩子繼續努力的動力,當孩子找到認同感後,孩子就進入了學習的良性迴圈。厭學情緒也會因此而克服。
2、給學生一種被老師重視的感覺
一般情況下,有厭學情緒的學生,內心深處其實是有一種自卑感。因為學習上的不成功,父母親友對他都有看法,在他自己的心目中,認為就連老師、同學都瞧不起自己(即使老師同學並沒有這種想法),而如果老師能夠透過某種途徑,讓孩子覺得‘ 老師很看得起他 ’,得老師的認同,孩子們的心裡肯定高興,不患得患失。
3、教給孩子們學習的方法
有人說“最有價值的知識是關於方法的知識。”“方法找吃對,事半功倍。”這些名言俗語都強調了方法的重要性。學習方法找對了,成績自然就提高了。
4、樹立正確的進步觀
許多家長和學生的進步觀也是錯誤的,認為分數和名次進步了才是進步,有些學校也是追求分數,沒有給孩子們樹立一種正確的觀念。難道說今天學會一個單詞不是進步,學會一條成語,不是進步,學會一道數學題也不是進步等一等,所以不僅僅是名字和分數才是進步。我們常說成功是失敗之母,失敗之母與反思之父想結合,才能生出成功之子。對於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才能在下一次考試得到提高。
5、學會控制情緒
我們都知道這很難,包括作為家長的我們。情緒最影響一個人的行為;家長要經常與孩子溝通,讓他們的情緒偶爾有宣洩口。
6、實在學不了,就不學,不成才要成人
當下社會,可以說‘條條大路通羅馬’。不一定非要硬壓著孩子學習,這當然是我個人想法,我家孩子今年高二,他也經常與我們對著幹,成績不太理想(985、211不想了),難道孩子考不上985或211,我們就不認孩子了?
回覆列表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文章,兩個博士生了個孩子學習卻是怎麼樣補課好學都改變不了。最後母親也想開了,孩子盡力了我們做家長的不能強逼!但是孩子有一個特長,和同學關係都很好,以普通的學習力做了班長,因為大家都推舉他做班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