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麥克燈
-
2 # 神農興勇
手工鍛制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刀匠將鋼材反覆加熱至熾紅來進行捶打鍛造。透過不斷的捶打延展鋼材,再將延展的鋼材摺疊起來繼續捶打,如此反覆多次,使材料得以延展成型,這正是我們常說的千錘百煉。
製作一把手工刀很費功夫,從鍛造、淬火、回火,一直到刀型的完成,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對刀匠大師而言,刀的效能是首先要考慮的,他們根據每一把刀不同的功能,力圖實現刀具效能最優異的表現。
鋼材,是一把刀的最基本要素。
哪種鋼材硬度高、哪種鋼材韌性好?刀匠們對鋼材的效能瞭如指掌,為了製作出優質的刀具,也常常在鍛造過程中取長補短。
當刀匠選好自己要用鋼材之後,需要加熱融合鋼材,使之成為一整塊。
鋼鐵加熱後變成耀眼的紅色,這時候硬度下降,適宜鍛打。
刀匠會根據鋼材的效能設計刀型,並用紙片裁出畫好的刀型,或是做一個木製的一比一模型。等鋼材初步鍛造成型後,把紙片/模型固定在鋼材上,畫出輪廓以精磨。
很多大師喜歡用油淬火,因為油比水濃稠,水會讓刀具過度硬化,變得跟玻璃一樣脆,而油讓刀具更有韌性,不是剛性、不會那麼硬脆,而且更有彈性。
淬火油缸的放置,也有講究,如果不是垂直於地面,那最好指向正北方。這樣,在冷卻的過程中,刀具才不至於彎曲變形,能夠像箭一樣筆直。
淬火後鋼材會變脆,刀匠通常會進行“回火”處理,目的是降低刀具的脆度。回火是將淬火鋼材加熱到奧氏體轉變溫度(即前文提到的發橘黃色光時的溫度)以下的適當溫度,保持高溫加熱1到2小時後冷卻。
淬火就像急速冷卻,而回火就像採用慢火細燉後再冷卻,較為舒緩。經過回火,鋼材的結構趨於穩定,其脆性降低,韌性與塑性提高。淬火和回火,也常被稱為“調質”。
熱處理結束後,刀匠通常會進行銼刀測試,來鑑定刀具的硬度。刀匠用銼刀在刀具邊緣銼擦,由刀具表面擦痕的深淺來判斷刀具的硬度高低。不夠硬的軟刀需要二次熱處理,即重複以上步驟。
完成熱處理後的刀具,需要經過研磨,才能擁有不同線條和弧度的刀身。
先粗磨,在細磨,最後精磨。
回覆列表
含鎳鋼不太適合於打刀。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菜刀,材料大多是馬氏體型不鏽鋼3Cr13,鍛造、機加工後淬火,能夠發生馬氏體相變,獲得淬硬組織,回火後硬度可以控制在洛氏硬度45-50HRC之間,耐磨性比較好,且具有一定的防鏽效能,由於含碳量較低,韌性也不差。
含鎳鋼如果含鉻量不超過13%,不屬於不鏽鋼,防鏽效能比較差;如果含鎳量比較高,因為鎳是擴大奧氏體相區元素,淬火時不發生馬氏體相變,不能獲得淬硬組織,室溫下仍保持奧氏體組織,硬度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