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惆悵成長

    2016年體育總局與國務院分別頒佈《體育發展十三五規劃》、《全名健身計劃(2016-2020)》,提出到2020年,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7億,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4.35億,體育消費總規模達1.5萬億元,目標是把全民健身打造成國家名片。資料顯示,2017年全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5.5億人,佔全華人口比重的41.3%左右。

    所以這幾年,健身一直是體育產業中資本市場密切關注的領域之一,不過如今健身房在面臨競爭壓力大、預售業績低、續卡率低、會員粘性差等問題的情況下也開始擁抱網際網路智慧化,這是一個必然趨勢。那麼在消費升級大背景下,健身行業延伸出的新商業機會又有哪些?以及他們如何看待健身行業的趨勢?

    我們來看一下美國ACSM組織總結的2018年全球健身十大趨勢。第一個是高強度間歇性訓練,第二是團體訓練,第三是可穿戴裝置,第四是自重訓練,第五是強度訓練或力量訓練,第六是有經驗,有資質,教育程度很高的教練,第七是瑜伽,第八是私教,第九是針對中老年人的健身專案,第十個是功能訓練。2019或許有些改變,不過大機率上不會有太大改動。

    “時代科學”創始人Carl Rohde教授預測,千禧一代首先需要隨時聯網,第二是要有互動性和個性化,第三他們需要很多驚喜,比如音樂成為驚喜來源的單車健身房,第四是希望在社交媒體上看起來很漂亮,很有面子。第五是需要有很多的選擇,所以長期的會員制是行不通的。

    那麼新商機或者說新的嘗試可以是怎麼樣的?

    上海菜貓健康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HOLOFIT Training 創始人柳欣表示:“健身一定是一個重體驗、重服務和重內容的行業。整個健身行業現在只是一個萌芽期,中國健身人口並沒有達到一個良好的基數,所以現在的狀態並不能看出來未來的模式,我們現在應該尋找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重體驗、服務與內容可以理解為專“精”比如縱向發展,例如瑜伽館由於瑜伽的種類是非常豐富的,也是可以有所選擇細分與延伸的。

    大開沙界創始人肖羽:“我們認為未來的機會在於讓大家能夠更清楚知道自己是怎麼活的,明白資料。其實健身這幾年的發展也得益於五年之前智慧穿戴裝置和科技產品的發展,很多人因此知道了自己每天的消耗,有了判斷好壞的標準。未來我覺得資料成為一個閉環,生活場景本身這個閉環能夠資料化,跨界才會變得更容易,也會滋生很多新的機會。”

    這裡留一個思考點,如果是你,你會如何結合這些趨勢去轉變?(轉自百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樣的奇石價格便宜,又好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