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華沙之城池
-
2 # 城南柳畔
一、人設原因
縱觀整部《知否》,第一女主明蘭幾乎就是一個頂著聖母光環的完美人設。她的本性善良,有一顆憐憫惻隱之心。
小說原作之所以這麼寫,導演之所以這麼拍,完全是為了彰顯這部劇的主旨思想,弘揚正向的人生觀。
所以,我們在劇中雖然也看到明蘭會用心機、耍手段,與其說是為了對付敵人,倒不如說是為了保護自己和家人的周全更貼切。
一部好劇肯定繞不開“好人有好報”的結局。《知否》大結局中,明蘭心愛的夫君安然無恙,勝利凱旋,重獲聖恩;那些曾經傷害過她的仇人得到了應有的懲罰,秦大娘子也已經不對她及家人構成任何威脅。
卸下防備的明蘭此時哭著喊“婆母”正是展現出她善良心軟的一面,而且從當時廷煒說出那句“二哥哥答應讓我襲爵”的話來看,明蘭夫婦畢生所求不是高官厚祿、富貴榮華,而是家庭和睦、平安順遂。
二、環境使然
這裡講的環境是指《知否》的歷史背景。電視劇把明蘭的故事安排到了宋代,宋代對女子婦德的要求嚴苛到了讓今人難以理解的地步。
明蘭自小生長在這種封建大家庭中,長幼尊卑的理念就像是刻在腦子裡永遠磨不掉的烙印。對秦大娘子,除了稱呼“婆母”,明蘭還真的想不出第二個稱謂,儘管這個“婆母”做的那麼不稱職。
這種文化傳承也延續到了現代,我們在歐美影視作品中看到的兒女直呼父母名字的場景,至今在東方特別是中國都是難以想象的。
再次感謝。
雖然小秦氏生前也是作惡多端,沒少為難明蘭,但是明蘭那一刻終歸還是替她的婆母難過的。
個人覺得基於這三點:
1、小秦氏窮盡一生,其實都是為了他的兒子顧廷煒謀劃。就像劇中重複好幾次的臺詞,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惜自己兒子本是個與世無爭的,機關算盡太聰明,枉顧一生。明蘭也剛有了自己的兒子,母子這種感情更加可以理解了,同理心了;
2、那個年代,女子太被動,雖說小秦氏家世背景不錯,但是婚姻還是被安排了,姐姐沒了,姐夫連續兩任妻子都不在了,她毫無選擇的被安排嫁入侯府。明蘭聽著小秦氏自己訴說這些,更多的是女子對女子的同情;
3、二郎幼時總歸是小秦氏照顧的,這點上還是很感激的。
但是最後卻是燒了顧家祠堂,在大火中自焚,是對當時社會體制,對男尊女卑的不滿,對自己一生被安排,困在顧家的控訴,是對自己兒子沒能出類拔萃的失望,太多情感夾雜,她這一生極其憋屈,極其不易。明蘭,這一聲婆母,個人覺得更多的是同情和憐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