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洪建文

    這時候做為父母就要正確引導,比喻說,你看爸爸媽媽一不一樣,爸爸是男的,你看男人頭髮短一些,相貌跟女人不一樣,男人有鬍鬚,說話粗聲大氣,衣服,褲子,穿著也不一樣,你跟你兒子說,你看爸爸媽媽有分別沒有,你媽媽長長的秀髮,臉白嫩的,爸爸臉粗糙黑一些,這就不一樣,兒子,你看你媽媽細細柳腰,好纖細,男人的腰象水桶一樣粗,肩長膀闊,你看你媽媽穿的裙子,爸爸穿的是褲子,這就不一樣,男孩都是站著撒尿,女孩都是蹲著撒尿,這就是男女分別,你只有慢慢引導他,多和一些男孩子玩,孩子大一點,就懂了男女有分別,也清楚長得不一樣,也不用過度的要求怎樣怎樣,孩子會慢慢懂的,也會明白的。個人意見,說得不好,見諒,祝你好運

  • 2 # 姐姐的故事會

    孩子三歲半正處在性別意識發育的時刻,開始對男女有區別對待的意識了,但一時不能分清也不用著急。父母可以從生活各個方面多做引導和強化,慢慢的培養小朋友的性別意識。

    繪本閱讀

    繪本是早期教育孩子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即可以培養閱讀習慣,又可以傳遞知識。

    目前市面上也有許多關於性啟蒙的繪本,有國外的也有國內的。家長可以根據自的理解和接受程度為孩子選擇適合的繪本。一邊讀,一邊幫孩子講解男女的區別和自己的性別。

    日常生活中避嫌

    “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和不同性別寶寶的避嫌。

    像我家寶寶一歲半,我會告訴她,爸爸上廁所的時候不可以去推門,因為爸爸是男生。而我和外婆上廁所時會讓她來學怎麼自主拉尿。雖然她現在可能不太理解,但潛移默化的會有些印象。

    比如題主的兒子不能分清自己是男孩還是女孩,則要儘量由父親帶著洗澡,或者和父親一起上廁所,在這個過程中,去引導孩子,他和爸爸有相同的第二性徵,是男孩。

    同時告訴孩子,男孩和女孩應該有區別,他們是不一樣的。所以媽媽在換衣服,洗澡或者上廁所的時候,男生是不能進去看的。

    社會活動中教育

    最常見的是公共衛生間和浴室。

    在帶寶寶外出,上衛生間或者浴室時,儘量由同性別家長帶去,這樣孩子不容易產生性別混亂。

    在幼兒園,一般老師也會對孩子進行性別教育,這時候家長可以強化孩子的認識,配合學校多做強化,效果會非常好。

    總之,性別教育可以從一歲以後開始,但到三歲開始學習也不算晚,家長自己做好準備,制訂好計劃,有條不紊的引導和強化,效果還是非常容易看見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疼痛有“好痛”和“壞痛”之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