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wo自己504

    如何描寫聲音

    聲音,本屬於聽覺的,是一種無形無色無味的東西,難以讓人用文字去描述。可是,優秀的作家卻能用他們的生花妙筆去描繪聲音,並能讓讀者如臨其境、如聞其聲,讓人感嘆語言的神奇。

    仔細分析作家的文字,其實他們主要運用比喻、通感的修辭,以聲寫聲的方法來描繪聲音。

    1、運用比喻,以聲寫聲。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對不通聲暫歇。……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透過一系列的比喻描寫了琵琶音由流暢變為冷澀,由停頓轉為雄壯,到最後的戛然而止,充分表達了琵琶女演奏的技藝高超。讀著詩句,那琵琶弦上的秋夜訴語似乎順著時光的流水流進我們的耳中。再如陸定一的《老山界》中:“耳朵裡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Mustang在平原上賓士,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此句連用四個比喻,調動讀者以往的經驗,把山谷裡寂靜的夜晚裡那種相矛盾的、不可捉摸的聲響,寫得如在耳旁。

    2、運用通感,以形寫聲。

    《老殘遊記》第二回中描寫白妞的絕唱中大量運用了通感的修辭,讓人深刻的感受到她演唱的精神魅力。如寫白妞初唱時不甚大的聲音,讓人感到舒坦歡暢,“五臟六腑裡,像熨斗熨過,無一處不伏貼,三萬六千個毛孔,像吃了人參果,無一個毛孔不暢快”;寫白妞越唱越高,“忽然拔了一個尖兒,像一線鋼絲拋入天際”,尖細高亢、剛勁有力之聲讓讀者不難想像;寫白妞演唱至“節節高起”時,“恍如由傲來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見南天門更在扇子崖上”,具體形象地描繪出“愈翻愈險,愈翻愈奇”的歌聲;描寫白妞宛轉千回的歌喉時,“如一條飛蛇在黃山三十六峰半中腰裡盤旋穿插,頃刻之間,周匝數遍”,讓讀者似乎可手攬黃山的三十六峰,急促變化、迴旋激盪的聲音讓人應接不暇;描寫白妞演唱聲音漸寂忽起時,“像放那東洋菸火,一個彈子上天,隨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縱橫散亂”,夜空焰火,火樹銀花,姿態各異,炫人耳目,似把讀者帶到濟南府的明湖居里,讓人浮想聯翩。

    正是由於作家善於馳騁新奇的想象,運用精心煉就的妙喻,才能把聲音寫得如此美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向嘴笨的男生,和喜歡的女生聊天,如何做到不冷場不尬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