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石華望

    曹劌論戰與賈詡論戰這二者中所透露出的兵法方法論可以從以下方面去剖析。

    在《曹劌論戰》中關於對戰爭的見解可以從這一段文字去尋找。

    既克,公問其故。對曰:”夫戰,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國,難測也,懼有伏焉。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故逐之。從中可以看出曹劌認為士氣對一支軍隊的戰鬥力非常重要,一開始雙方都是士氣高漲,士兵個個殺氣騰騰都恨不得一口氣吞下對方,此時作為一個高明的將領也就是孫子兵法中說的善戰者就應該避其鋒芒,避其銳氣加強我方的防禦能力,等待敵方的攻擊,一旦敵方數次攻擊都不能取得成效,定然會士氣低迷而此時我方士兵早就憋了一肚子氣,士氣比之前更加高漲,只等主帥一聲令下,全軍必然以雷霆之擊向敵軍衝殺。這便是孫子兵法所講的“避其銳氣,擊其惰歸”。進一步昇華便是在敵我雙方勢均力敵的情況下,身為主帥應該知己知彼將敵方的劣勢擴大化,將敵方的優勢弱勢化,將已方的弱勢縮小隱藏,將己方的優勢擴大化,使得敵我雙方的差距最大化。這時我方以絕對優勢攻擊敵方的絕對劣勢,則必然獲勝。當敵方丟盔棄甲狼狽逃竄之時,作為主帥並不是立即追擊而是仔細觀察敵方的舉動細節以此分析敵方是真的大敗而逃還是詐敗來誘敵深入將我方引入埋伏圈聚而殲之,這與孫子兵法中的“兵合於利而動,不和於利而止”的思想是高度吻合的,軍隊的一舉一動都要以符合我方利益為準則。而做到這一點就要求做到知彼知己,做到了知彼知己就可以“兵之所加,如以投卵者,虛實是也”。

    分析賈詡的論戰一樣要從他對那一次具體戰爭的論述說起。

    賈詡在分析張繡追擊曹操軍隊先拜後勝的原因時說到:“將軍你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於是我們可以從這一段敘述中瞭解到,兩軍作戰,若其中一方撤軍,他必然要防止敵方派軍隊襲擊自己的後軍,於是他一定會派精兵強將斷後,這是用兵的常法,所以你此刻去追擊曹操軍隊必然大敗,經此一擊後曹操便會放鬆警惕,以為敵軍不會再來了,這也是用兵的常法。人一旦做某件事情失敗,短時間內就不會再做同樣的事情。正時此刻,曹操軍隊放鬆了對我們的提防,此時此刻我們出擊定能打他個措手不及,這便是用兵的不常法,也就是兵法中的“奇”。所謂奇正相依,便是如此,沒有前面的正,便沒有後面的奇。此戰的用兵之道與孫子兵法中的“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是一致的。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情況下從敵人意想不到的角度給予敵人意想不到的一擊,這樣必然打他個措手不及,是謂孫子所說“凡戰者,以正和,以奇勝”。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面對AI發展對人類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