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hipo說科技
-
2 # 純野生科學家
一個地方的海拔高度、雨量和氣溫,決定了哪種植物適合在此處生長。除了地球兩極之外,如果某個地方降水充沛,木本植物便可以成為主流植物,形成森林。從熱帶雨林到寒帶針葉林,木本植物可以適應的溫度範圍是很寬的。如果降水相對稀少或者海拔較高,禾草科植物就是主流了。而如果氣候極度乾旱的話,連草都很難生長,那這裡就只能是荒漠戈壁了。
不同植物對水的需求木本植物耗水量很高,林業學者的調查資料表明,一棵健康的大型闊葉樹(幾十米高那些),每天可以蒸發掉多達500公斤水。可想而知一大片闊葉林需要多大的降水量才能生存。而針葉樹的耗水量就要小得多了,但每天也可高達近十公斤。
相比之下,體形纖小的草本植物對水量的要求就低多了。即便最嬌貴的城市草坪,每平米每年才需要300公斤水,還沒有一棵大樹一天的耗水量高呢。在森林無法形成的貧瘠之地,草總能發揮優勢,形成草原。所以,草本植物可以生長在森林裡,而多數喬木難以在草原生存。
動物的影響有些草原本來是可以生長樹木的,但本地動物阻止了森林的形成。比較典型的例子是非洲的稀樹草原。金合歡樹完全可以適應這裡的環境形成大片森林,但以禾草為主食的非洲象不希望這樣——高大的樹木會影響草的生長。所以這些臭脾氣的巨獸總喜歡摧殘大樹,甚至把它們推倒,讓這裡無法形成森林。
其他因素土壤層的厚度也制約著森林的形成。草原的土地都是相對貧瘠的,高原上更是如此。六十年代,科考隊在青藏高原的高原草甸上鏟走了一鐵鍬植被用於研究,直到今天,那裡當年留下的一小塊裸土依然存在,還是鐵鍬頭的形狀。因為這裡環境實在惡劣,可供草生長的土壤層只有一兩釐米厚,植被很難恢復。這種地方,樹肯定是沒法生存的。
不過假如降水特別豐富,植物也可以找到其他出路。比如非洲和南美的一些雨林,那裡的土地也很貧瘠,土壤層僅一米左右,下面全是沙子。大樹用巨大的淺層根系支撐自己,汲取營養。因為根太淺,為了獲得更好的支撐,很多樹都進化出了寬厚堅實的板狀根系,要不就像榕樹那樣用眾多氣根支撐樹冠。因為缺乏土壤,一些小點兒的植物乾脆把大樹枝丫上堆積的苔蘚當成了土壤,紮根於半空的樹枝上,真是會想招兒!這也說明對植物來說,只要水管夠,啥都沒問題。
回覆列表
戈壁空氣乾燥,水分極低,潛地表水分極低,這是由於空氣流動造成的。
草原不長樹主要是因為地表土壤比較薄,一鏟子下去下邊可能就是石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