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341427818965

    描寫方法:語言描寫,動作描寫, 鄭國被晉、秦兩個大國的軍隊所包圍,國家危在旦夕,燭之武“夜縋而出”,去說退秦軍。他善於利用矛盾,採取分化瓦解的辦法,一番說辭,便說服了秦君,撤出圍鄭的軍隊,並且派兵幫助鄭國防守,最後晉軍也不得已而撤退,從而解除了鄭國的危機。

    詳略得當, 這篇課文主要是表現燭之武是怎樣說退秦師的,所以重點放在燭之武的說辭上。對“退秦師”的前因後果,只作簡略交代。在燭之武“夜縋而出”的前後,鄭國君臣和百姓是怎樣焦急地等待燭之武的訊息,秦國君臣又是以怎樣的場面和驕橫態度接待這位即將亡國的使臣,作者都一字未提,而是集中筆墨塑造燭之武的形象,從而做到繁簡得當,層次井然。

    波瀾起伏的情節中展示人物形象, 如,大軍壓境,鄭國危在旦夕,不禁讓人捏著一把汗,而佚之狐的推薦,使鄭伯看到了一線希望。讀者滿以為燭之武會順利出使敵營,挽狂瀾於既倒,誰知他卻因長期得不到重用而“辭曰”,打起了退堂鼓,使鄭國的希望又趨渺茫。鄭伯的自責,也增添了文章的戲劇性。再如,秦國退兵後,子犯建議攻打秦軍,秦、晉關係頓時又緊張起來。晉公講了一番“仁”“知”“武”的大道理,才平息了一場虛驚。課文有張有弛,曲折有致,增加了文章的藝術感染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我扮鬼嚇人,此人受驚奔跑到馬路上被車撞死,我是否負刑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