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慣與長夜
-
2 # 雪狐圭垚
謝邀!孫權明的是戰勝了劉備,但實際上呢?劉備臨終為啥沒有交待諸葛亮、劉禪要為他老哥仨報仇?這不合常理嘛!如果孫權借劉備剛敗再攻打西川,那性質就變了,劉備完全可以聯合曹魏滅了東吳。明知孫權得了便宜又賣乖,劉備恨了嗎?劉禪恨了嗎?諸葛亮恨了嗎?這不合常理嘛!對!孫劉聯合抗曹是重要,但比起這些仇恨來說,重要嗎?按照常人做法,你孫權來議和,我劉備可以明的上答應你,但暗中呢?可能是聯合曹魏就把東吳滅了,但劉備沒那麼做,而是答應下來。奇怪嗎?不奇怪!我認為這一切都是騙局,是劉備精心策劃的騙局!劉備知道自己時日不多,在他臨去世前,要把一切威脅劉禪皇位的因素除掉。只不過是借了孫權的手而矣!
-
3 # 夏有涼風61
謝邀,三國時期,孫權明明打贏了劉備,為什麼還要主動向劉備求和認慫?孫權敗劉備是在夷陵之戰的猇亭一戰,東吳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劉備。孫權打贏劉備之所以要認慫實際上孫權是怕,劉備和他拼個兩敗俱傷讓魏國坐收了漁翁,在他倆家拼的差不多了一舉滅掉吳蜀,孫權不是傻子,懂的大局的重要,只有孫劉聯合才不至於亡國,不然能咋地?
相關內容
- 劉備見孫權母親?
- 劉備最親近的人,導致關羽被殺還投降孫權,最後結局為何成謎?
- 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像他們這樣的皇帝,屬於中國歷史在冊的,認可的皇帝嗎?
- 在三華人物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中大家支援誰一統天下?
- 為什麼很多人喜歡假設歷史?假設劉備、孫權投降了曹操,會發生什麼?
- 《後漢書》為什麼沒有曹操、劉備、孫權列傳?
- 讀完《三國》,為什麼小時候喜歡劉備,大了喜歡曹操,唯獨孫權不關注其實通篇裡孫權最厲害?
- 你覺得如果曹操劉備孫權三個人放在現代,做你的上司,誰最受下屬歡迎?
- 為什麼《三國演義》里人物的名字基本是兩個字?比如:劉備、曹操、孫權、張飛、關羽?
- 夷陵之戰劉備逃到永安,孫權為什麼害怕,敗軍之將有什麼可怕的?
孫權雖然性格不如父兄剛烈,但也絕非慫人,夷陵之戰後主動求和,並非認慫,只是出於自身利益考慮而做出的明智之舉。
蜀漢依然實力很強公元221年,陸遜用火攻之計大敗劉備於夷陵,然而此戰並沒有挫動蜀漢的根本,因為這次作戰並非蜀漢的全部實力,劉備出征之前,一大部分兵力還在蜀中,由諸葛亮親自坐鎮指揮。這一點從黃元叛亂的時候,能夠被迅速被平定,便可以看出。以此推定,劉備剩餘的的兵力,依然能夠對孫權形成震懾,如果不求和,劉備真要整頓軍馬再戰,孫權確實難以招架。
曹魏虎視眈眈如果當時天下二分,只有蜀吳兩家,孫權也大可放手一搏,但事實並非如此,孫權最危險的敵人不是劉備,而是對他一直虎視眈眈的曹丕,事實上在夷陵之戰後期,曹丕已經對東吳動手了,所以陸遜到魚腹浦後就趕緊往回撤兵。若是孫權不主動求和,就有可能陷入曹丕和劉備的兩面夾擊之中,以他當時的實力來看,如此則必敗無疑,所以出於自身存亡的考慮,主動求和也是必然的事。
吳蜀結盟抗曹的需要從當時形勢來看,單打獨鬥吳蜀兩家誰也不是曹魏的對手,吳蜀結盟則三家各相安好,吳蜀交惡則兩家唇亡齒寒,所以不管怎麼來看,吳蜀都是隻宜聯盟而非對抗,孫權絕頂聰明之人,不可能想不通這樣的道理,為自己的祖宗基業計,面子算個啥嘛,所以主動與劉備講和是再正確不過的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