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歷史有妖氣

    文學史上,似乎常見以數字來稱呼同一時代有同類文藝建樹的人們,如“建安七子”“初唐四傑”“宋四家”等,“竹林七賢”也是赫赫有名的一群文人友群。探究為何用“賢”,不妨先回憶一下他們所處的歷史背景。

    竹林七賢指的是曹魏正始年間,嵇康、阮籍、山濤、向秀、劉伶、王戎、阮咸七位品性超然、文采卓著的才子,如熱播劇《鳳囚凰》中王意之等人竹林雅集的場景,七人常在竹林中,飲酒賦詩,清談吟誦,便被世人傳為“竹林七賢”。晚唐李商隱有《垂柳》雲“七賢寧佔竹,三品且饒松”,南宋辛棄疾《水調歌頭.席上為葉仲洽賦》詞也有提到“綸巾羽扇顛倒,又似竹林狂”,“七賢”“竹林狂”便是竹林七賢了。

    建安後,“篡漢”而來的魏國政治壓抑隱晦,重高門士族,常內鬥暗殺,百姓及士子都很難以漢代時的自由心境作詩、生活,到了正始年間,朝廷的黑暗程度更加深了一層,而依然不乏嵇康等一批高潔雅士追求本心、不與世俗同流合汙地避世高歌,他們的筆風承接了建安風骨的慷慨俊爽,開正始之風的淵永遙深,把玄學清談融入到詩歌創作中,以玄學另闢蹊徑去避開黑暗強壓的政治環境,博取一絲山上林間的點滴自由。因此,他們的品性、他們的詩才,凌然出眾,令人景仰,被集中讚譽為“賢”。“賢”字從“貝”字底,的古義是“善良,勞累,多財”,後來泛指有才德的人。稱“七賢”而非“七君”“七子”等,猶見古人定義之精準。

    竹林七賢中的眾人,不願賣命於司馬氏皇朝,便只能以象徵、比興、玄理等文學手法將情志寄託到詩歌中,筆力幽微,境界縹緲。現世無法實現眾人家國天下的理想與抱負,只好退居竹林,終日醉酒、清狂,排遣心底苦悶的同時,也是對自身命運的最後一層保護。

    “竹林七賢”這一稱謂,也是一直存有爭議的話題。王曉毅於《竹林七賢考》中,提出佛教典籍《大正藏》裡有相關的譯名,“竹林”應該是東晉士人附會佛教經典而特意取的;而衛紹生於《竹林七賢若干問題考辨》裡談到,“竹林”是“七賢”中嵇康的寓居地——山陽縣中山上竹林;陳寅恪在《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中則認為,應是先有“七賢”後有“竹林”之名的,“竹林”既非地名,也非真有什麼“竹林”。

    至於“竹林七賢”之名的淵源至今未有定論,不過,這並不妨礙後世人追慕他們不屈服於強權的心志、嚮往他們卓然生輝的詩篇。263年,嵇康被司馬昭迫害,竹林七賢之首的他於臨死前,毫無悲慼之色,只是暗自嘆息:“《廣陵散》於今絕矣!”素手拂就琴絃,霎時風雲易色。慷慨悲壯的曠世名曲成為永恆的絕響,與“竹林七賢”的美好聲名一起,成為人們年年月月追念的傳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兩歲寶寶手指頭出現小白點並且發皺脫皮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