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左析右洞

    不應該。

    1,父親面子上掛不住:你阻攔,不是說明我是錯的了嗎?

    2,來,你教育,我不管了。

    3,既然你對,你怎麼不教育?好人讓你當了,我落個不是。

  • 2 # 陳嵐的女拳

    這不是一個臨時問題,而是系統工程哦。

    父親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母親該不該阻攔?那這裡呢,這句話是隱藏了很多資訊的。也就是說這一對夫妻他們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平時是沒有達成統一的。

    其次呢,他們可能是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有截然不同的態度,甚至是對立的態度出現。

    我猜通常就是父親的採取了比較激烈的態度,比如說是罵孩子了,甚至可能是打孩子了,那麼這個時候母親在邊上舍不得的,可能要去阻止或者是保護孩子。

    這個矛盾最常見的。

    其實糾正這個事兒不在於阻止不阻止。

    而在於一開始父母兩個人的三觀是否一致。恩育兒是一個家庭裡邊兒最容易發生衝突的事。

    三觀相似的夫妻在一起才能減少這方面痛苦摩擦。

    那麼一開始就要彼此統一:“我們要把小朋友教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普遍來說說是“要有愛的有安全感的、然後在這個基礎之上發展成一個善良的明辨是非的,有愛心的、遵守規則的人”

    那麼圍繞這個大框架,對孩子進行培養教育。

    到時候我們看孩子,如果大差不差是按照這個方向走的,那麼在小行為上對孩子就只是糾正。來教育孩子的時候,夫妻倆就不會有什麼矛盾。而當你這個大框架都沒有搭好,一出問題,就陷入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這種雞毛蒜皮當中衝突。

    比如說孩子早晨起來。犯擰,不喝牛奶,非要吃包子,包子買來了,包子咬一口扔在垃圾桶筐裡了。那麼爸爸就急了,你怎麼可以浪費糧食呢,爸爸說的對不對呢,也對,但是有沒有更深的原因呢,有。

    要了解孩子更深層次的原因,一、孩子今天早上為什麼犯擰了,是不是遇到什麼事了,內心裡透過這種攻擊要釋放某種需要。二、要分析孩子,為什麼會教成了這個樣子,為什麼沒有建立起好的溝通模式。為什麼孩子有話不好好說,而是暴怒。

    那麼父母本身要反思,從小是怎麼孩子溝通的。如果這個夫妻雙方在這個教育孩子的三觀問題上已經達成了很好的一致,彼此互相是瞭解的,而且是知道如何正確教育孩子,就不會在細節問題上還存在矛盾。

    不違反大原則的問題,讓孩子做自己。

    生活的小疏漏,一家人一笑而過。就像小豬佩奇一家。

    孩子遇到了困難障礙,共同客服。

    所以,就不會為怎麼教訓孩子爭吵了吧?佩奇家就沒這個矛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洗車機沒勁壓力小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