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180107962444

    1、海洋生物災難。秘魯漁場附近水溫升高,上升流變為下沉流,海洋生態遭受破壞,海洋生物生存受到威脅。

    1972——1973年發生強厄爾尼諾現象時,太平洋東部和中部赤道附近與南美洲西岸海域,表層水溫竟高出常年值4℃,使秘魯魚大量死亡或南遷,導致以鰻魚為食的鳥類大量死亡。各種生物屍體漂浮在海面上,腐爛發臭,腥氣沖天,海水發黑。

    2、連帶的經濟損失。1973年厄爾尼諾現象時,秘魯鯷魚大量死亡或南遷,導致以鰻魚為食的鳥類大量死亡。這一年,秘魯的魚獲量由常年的秘魯捕魚量從1030萬噸銳減到180萬噸,。

    3、生命財產損失。1982年至1983年的強厄爾尼諾現象,使秘魯北部和厄瓜多洪水氾濫,造成600人死亡,損失達6.5億美元;同時,引起印度尼西亞和澳洲嚴重乾旱,使400人死亡,損失達30億美元;1997年——1998年,厄爾尼諾引起世界上億美元的經濟損失。

    擴充套件資料

    秘魯漁業形成原因:

    秘魯沿岸處在東南信風帶內,東南信風從南美大陸吹向太平洋,使沿岸表層海水離岸而去,底層海水便上升補充而形成上升補償流,該補償流便把海底營養鹽類帶至表層,表層海水在風力作用下向北流。

    而原海域流走的海水則由深層的海水來補充,深層海水上翻,帶來了海底豐富的營養鹽類,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蝦提供充足的餌料,形成大漁場。因此秘魯沿岸盛行的上升補償流形成了世界四大漁場之一的秘魯漁場。

    個別年份,南、北赤道暖流逆流,使秘魯沿岸氣溫變高,離岸風較弱,冷海水上泛得較少,海水溫度較常年升高,魚類不適應較高的水溫,大量死亡。此時發生的就是厄爾尼諾現象。

    本格拉寒流附近也有世界性的大漁場——東南大西洋漁場,在高中地理必修本上冊第四單元第三節課中的地圖上,可以清楚地看到“東南大西洋漁場”字樣。

    東南大西洋漁場的成因與秘魯漁場成因類似,都是在離岸風的作用下形成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居住權”擬首次入法,對租房會有什麼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