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營養醫師馮麗
-
2 # 營養百事通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因為環境條件不允許,把產生出來的便意,透過縮緊肛門生生地給逼了回去。
便意消失,是因為出現“逆蠕動”反射,人體控制排便的最高司令部是大腦皮層,大腦皮層對骶部脊髓排便中樞具有調節作用。當人為想抑制排便時,肛門括約肌會發生強烈收縮,收縮的外括約肌壓迫內括約肌,使內括約肌攣縮。括約肌攣縮則使直腸反射性擴張,直腸壁張力降低,引起排便反射刺激的減弱和消失,糞便被更多地保留在直腸內,糞便停留越久,水分被腸壁吸收越多,所以越容易導致便秘發生。
偶爾一次有意抑制排便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影響。如果大腦皮層經常性發出抑制排便訊號,一方面使直腸對糞便敏感性降低;另一方面糞便在直腸乙狀結腸停留過久,水分被過度吸收而乾結,產生了頑固性便秘。
所以說,平時應該養成定時排便的習慣,不要輕易破壞規律,對自身健康重要,對維護自身“生物鐘”穩定也是至關重要的。
-
3 # 母嬰健康談ing
大家應該都會有過這樣的尷尬經歷,那就是有了便意卻因為時間、地點等的限制,不得不暫時憋著,可問題是,憋著憋著便意就沒了。
可謂是“來時洶湧”、“去時匆匆”,一不小心你就會失去“便意”這個磨人的小妖精,飽嘗腸道不適之苦。這隻能說:便意不是你想憋,想憋就能憋。
為什麼便意會憋沒便意是一種排便反射,在結腸產生,當結腸內的大便堆積到一定程度後,會刺激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向大腦皮層傳輸便意。
這時候如果外界條件允許排便,大腦皮層會繼續發出衝動刺激排便中樞,增強排便反射,直至“一瀉千里”。
但是,如果外界條件不允許排便,大腦皮層會釋放暫緩排便的訊號,在漫長的等待過程中,大便中的水分會被腸道吸收,逐漸變得乾結,然後腸壁所受的壓力就會變小,進而給大腦皮層傳輸不想排便的訊號,便意便會就此消失。
而且,經常憋便的人,非常容易導致便秘、口臭,所以,千萬不要憋便,有了便意一定要及時如廁解決。
很多人應該都有過這樣的體會:出差在外換環境或者時間緊張沒有按平時習慣按時排便,第二天可能就會出現排便費力或便秘。這是因為大部分正常人在一天之中有便意基本上是一次,如果在有便意的時候沒有及時排便,可能這一天就不會再產生便意了,即使腸道中內容物很多也只能繼續存留於腸道當中,腸內容物存留時間過長,其中水分被大腸重吸收就會導致內容物乾燥,不易排出導致便秘。所以建議大家一定要養成定時排便的好習慣,這樣既可以防止便秘,也可以防止腸道中代謝廢物被重吸收回體內。好習慣是一天一天養成的,只有長期堅持才是最有利於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