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耀焱

    活了75歲的唐代大詩人白居易,一生共創作了三千多首詩。他的詩通俗淺顯,直白流暢,易於理解和摹仿,不像李杜的詩曲高和寡,一般老百姓看不懂。據說白居易詩寫好後,常常先送給老翁、老嫗讀,如果他們讀不懂,他繼續修改。比如,人們最熟悉的《賦得古原草送別》:“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只要是識字的人,讀這首詩都不會有什麼困難,讀給其他人聽,也無須多加解釋。也正是因了這一點,白居易才很受日本人的推崇,白居易在日本名氣遠大於李杜等大詩人。 據說,在河南洛陽白居易的墓碑上,用中日兩種文字刻著如下的話:“偉大的詩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舉國敬仰的文學家,您對日本之貢獻恩重如山,萬古流芳,吾輩永誌不忘,僅呈碑頌之。日本中國文化顯彰會 一九八八年戊辰七月吉日”。這是日本學者刻的,它足以說明白居易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 白居易的名字在日本家喻戶曉,他的詩是由遣唐使帶到日本的。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中國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這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盛舉。在遣唐使帶回日本的大量中國文化作品中,就有白居易的《白氏長慶集》和《白氏文集》。白居易的詩一經傳入日本,由於通俗淺顯,很快流傳開來,深受當時日本文人的喜愛。平安文士大江維時編輯的《千載佳句》,共收中日詩人詩歌1110首,其中白居易一人的作品即達535首;藤原公任編纂的詩集《和漢朗詠集》,共收錄588首詩,其中白居易的詩達139首之多。 眾多的遣唐使留居長安,他們學習中國文化,也與中國的文化人士交往。比如,遣唐使阿倍仲麻呂(漢名晁衡),擅長詩文,在唐歷任光祿大夫、秘書監等職,與著名詩人李白、王維等人有著深厚的友情,常作詩相酬贈。他沒少帶回李白、王維等人的詩歌,可是日本人對李白、王維作品的喜愛,遠不如白居易。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白居易的詩日本人容易懂。 從白居易在日本受歡迎一事,我們應該想到,作品是寫給人看的,如果人們都看不懂,那作品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作者也就不可能受到人們的喜歡。

  • 2 # 紅旗下的小少年

    要說最喜愛,恐怕要白居易莫屬了。唐朝是第一個走出世界朝代。遍佈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能看出。當時唐朝的文化輸出那還是非常牛的。那麼日本呢?這個國家自古一直收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又沒有完全學到精髓。不是所有的詩句他們都能理解。就像現在的我們聽到外文歌曲,雖然聽不懂。但是卻能從節奏和韻律上找到情感共鳴。就是這個原因,白居易的詩傳到日本。那種既簡單直白,又寓意深遠的句子,感化了當時的日本國內文人墨客。從此越傳越多,對於白居易,也成了當紅文化明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看過《烏合之眾》嗎?怎樣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