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頋北Steven

    前兩天剛剛讀過 做了下思維導圖 分享如下

    我還是名學生,閱讀也大都隨性而為,興盡而止。在這隨便說幾點粗淺感受,還望指正。

    《烏合之眾》對群體心理的把握精準而深刻,其在大眾心理學的地位也不言而喻,我讀完後獲益匪淺,也十分觸動于勒龐揭露現實的筆觸。書,值得一讀,許多真知灼見我就不作多餘的稱讚,想聊一聊一小部分心裡保留意見的想法。

    “一千個讀者也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通常會以包容的心態將自己代入作者的觀點與視角 也許能更為設身處地的理解作品內涵

    但有時也會被作者的立場與情感傾向影響

    我們要思考的是 書中的觀點就一定是正確的麼?

    其中有一章關於群體心理的描述,勒龐認為“群體的智力低於個人的智力,群體的情感強烈於個人的情感。”

    而我認為,觀點略顯絕對化、片面化。

    誠然,群體性的思考容易被輿論引導,引發群體情感共鳴的即被的奉為真理,而真正執行運作群體思考的永遠是少數人的智慧,文中稱為“知識貴族”。

    但我並不認為當個體走進群體,理性的思考就一定被非理性所取代。

    1.對於“群體”的定義,是知識分子群體還是普通民眾群體,思考層面與角度在程度上必然有所差別。

    2.歷史發展至今,千百年來東西方都經歷了思想變革的時代:無論是西方的文藝復興 思想啟蒙還是中國的百家爭鳴 思想維新,都是群體思想的碰撞火花為時代的發展指明瞭方向。

    勒龐在書中也提到想象力和形象對群體認知的影響,從而認為:“歷史作品必須認為是純粹想象的產物,它們是對所觀察到的很不準確的事實所作的憑空想象的記述。”

    讀完思考,是否有些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

    我們都承認,有關於歷史的記述眾說紛紜,是非曲直也許都被掩埋於歷史的風塵歲月中,但幸得以這些史書殘頁的記錄給我們留下了時間的足跡。

    我們必須相信,千年歲月之中,茫茫眾生之中,總也曾出現過這樣的人,他們秉承客觀公正,一心只求記錄事實,儘管艱苦卓絕,但從未放棄。

    歷史的價值不言而喻。“以史為鑑,可以知興替”。我們不能盲目相信所有史書的記載,卻也更不能棄之不顧。應該以是非公正的立場,從歷史遺留的蛛絲馬跡中合理的推斷求證,以揭開歷史的面紗。

    這些僅僅是讀完後心裡一點點小小的想法,只因印象深刻便將它寫下,還望多多包涵指正。

    在此,再次表達對勒龐及這部作品的敬意,也推薦各位將它閱讀一番,理解體會。

  • 2 # 成長軍營治江心語

    原來很認可。最近發現“並非如此”,緣於看了一篇兩年前的文章,用烏合之眾解讀網路噴子現象,才發現“烏合之眾”並非那麼神奇。

    為什麼這麼認為?

    因為思維方法與一個人相比,差距很大。

    所以,個人認為,現在用“烏合之眾”來解讀一些現象,已經過時了,而且不符合。

    視野小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初一孩子厭學、脾氣暴躁、沉迷遊戲,現在不想上學了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