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桑扒皮

    目前對迴避型依戀人格的解釋似乎有些偏差,更多的解讀為社交恐懼症的變異。JDTT去年一個新的文章對approach依戀和迴避依戀做了重新解讀,迴避型依戀和接近型依戀在同一個人身上會同時出現。因此,迴避型並非社交恐懼,而是利用被動地方式表達依戀。可以理解為默默對你好。也是主動追求的一種吧。

  • 2 # 女性八卦小組

    迴避了依戀人格的人事是很難主動追求他人的。

    迴避型依戀風格的人同樣是童年時期遭受了忽視,但他們缺乏安全感的心態卻發展成為另一種行為模式,就是拒絕他人的靠近與親近。在親密關係中,你越靠近,他越傾向於後退。

    而回避型依戀人格,就是在親密關係裡,你明明很渴望依戀對方,可在關鍵時候,總是做出相反的舉措。

    情感需求和真實表達總是相反,這自然無法形成依戀。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女孩子總是產生,“口是心非”的原因,只有真誠的表達內心對感情的渴望與需求,才能讓對方明白我們內心的期待。

    開啟心門,學會對我們喜歡的人,敞開心扉,才能夠進入一段親密關係,才能勇敢的去追求所愛的人。

  • 3 # 1度愛

    心理學中,把人們在親密關係中的性格分為三種:安全型依賴人格,焦慮型依賴人格,迴避型依賴人格。

    迴避性人格障礙(英語: Avoidant Personality Disorder; 簡稱AvPD或APD),或譯畏避型人格障礙、逃避型人格障礙、畏懼型人格違常,屬於人格障礙的一種。

    這種人格的人,在面對喜歡的人,會焦慮不安,沒有辦法表白。兩個人不見面時,即使聊的很投機,見面也會緊張,沒辦法靠近。

    有個朋友,一直沒找過物件,原因是每次看到女生,他都會緊張,甚至臉紅。

    身邊的異性朋友,少之又少。即使我們認識近二十年,我們的聯絡也很少,見面他還是有點緊張,話語很少。

    所以這種人,即使遇到心愛的人,也很難表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補腎壯陽用什麼藥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