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庸人何苦自擾之
-
2 # 江氏小盜龍
一直以來就有這麼一種觀點,認為是被子植物在中生代末期的興旺導致了恐龍的滅絕,因為植食性恐龍吃了有毒的被子植物葉子,導致大量死亡,進而影響到了恐龍的種類和數量,讓恐龍滅絕。就在不久之前,美國奧爾巴尼大學的科學家還在《生態與進化理念》雜誌上發表了論文,他們認為恐龍的味覺很差,無法根據口感分辨植物的毒性。當被子植物大量出現之後,植食性恐龍大量食用被子植物,最終中毒而亡。這個觀點其實已經由來已久了,但是一直沒有得到學界的普遍認同,也沒有足夠的化石證據。
被子植物最早在距今1.6億年前的侏羅紀晚期出現,經過1億年的演化擴散,其在白堊紀末期時已經出現在世界上的各個角落,成為最成功的陸生植物類群。被子植物與裸子植物存在著競爭關係,被子植物的成功擠佔了裸子植物的生存空間,導致植物群種類和分佈發生了變化,但是裸子植物並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出現了衰落,甚至是大規模滅亡。就算是在今天,裸子植物依然在許多地方興旺發達,甚至成為森林的主體。
恐龍不吃被子植物,這個觀點本身就不成立,舉個例子:2000年,古生物學家在美國的北達科他州發現了一具名為“萊昂納多”的短冠龍(Brachylophosaurus)木乃伊,在木乃伊的胃裡,古生物學家找到了40多種植物的化石,其中包括了被子植物的樹葉和花、裸子植物、蕨類植物及藻類。可以看到短冠龍的食性是非常雜的,但是被子植物是其食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被子植物有毒,所以恐龍吃了被子植物就被毒死了。其實不僅僅是被子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等都存在著毒性,恐龍不照樣吃。再舉個例子:2017年,古生物學家在阿根廷發現了一種名為伊莎貝爾龍(Isaberrysaura)的植食性恐龍,在其胃中就發現了蘇鐵類的果實,要知道蘇鐵的果實可是有毒的,包含有毒蘇鐵苷和新蘇鐵苷,食用蘇鐵類植物的種子會誘發肝、腎腫瘤,造成脊髓萎縮,吃到一定量還可能窒息致死。既然伊莎貝爾龍會吃有毒的種子,那麼它的體內應該有能夠分解毒素的黴存在。同理,當恐龍與被子植物共存了1億並且將其作為重要的食物來源之後,肯定會在體內產生能夠分解被子植物毒素的黴,就像今天的食草動物那樣。
關於恐龍的滅絕,準確的說應該是非鳥恐龍的滅絕,目前的主流觀點依然是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被子植物在中生代的出現和繁盛會影響恐龍,但是絕對不會導致恐龍的滅絕,恐龍會吃被子植物。
回覆列表
當時的環境造成裸子植物生長茂盛 體積龐大 對於食草恐龍龐大的身軀 裸子植物肯定是作為其主要的食物來源 至於恐龍不吃被子植物 肯定是錯的 現在很多動物都是由恐龍進化過來的 他們也是吃被子植物的啊 如果 不吃 恐龍還會進化成現在的樣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