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行業裡為什麼沒有大品牌?
原因之一:土地問題是根源
茶葉要銷向世界,就要標準化,就要產量大。除去向世界各地收購原料的情況,就需要有大片標準化的茶園。但中國“打地主”之後,土地分給了農戶,難以形成大片有能力規模化管理的茶園。茶農手裡的鮮葉量小、品質不一。使得中國的茶廠長期保持“收購鮮葉-生產”和少量“基地茶園”的模式。
後來出現了科學管理的農村合作社的模式,給茶農科學管理茶園制定了指導、獎勵機制。但依然不足以達到量大標準的茶葉產出。
因為土地問題,茶園栽種方式不同,相互阻隔,茶園機械化採摘、修剪的成本很高,導致茶葉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很難實行。
原因之二:中國茶葉不可協調的區域性
中國地大物博,飲茶歷史悠久,造就了六大茶類。名優茶利潤好、產量低,很多有實力的茶廠也都傾向於生產名優茶,這也就形成了中國茶葉的區域性。
名優茶的出口量只能是少量的,區域間不統一也限制了協作,同時出口茶葉更多的是價格較低的中低品質茶葉。出口茶葉更像是出口茶企的事,而非整個中國茶行業的重點。
中國出口的主要還是綠茶,但出口綠茶一般就沒有這麼多的種類,往往都是品質一般的大眾綠茶,只根據原料、梗雜等分類。
所以出口茶葉和國內消費茶葉在中國是不一樣的,出口茶價格低、品質差,在國內難以銷售;而內銷茶品質價格都更高,難以出口銷售。
原因之三:國內經濟水平
立頓這些世界茶飲品牌有資本,可以全球收購茶葉進行拼配。要形成跨國大公司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政策支援等。
“立頓”等品牌出現了,國內經濟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們才覺得眼紅。曾經茶葉的出口也輝煌過,那時候茶葉作為重要的外匯收入。但隨著現在茶葉的外匯收入很小,且佔茶葉總產值的份額也很小,而且增長乏力。
反觀內銷市場卻一直增長。如果你是一個坐落在歷史名茶區域的茶企,有自己的一片茶園但不多,你是選擇做利潤高的名優茶供內銷?還是選擇做要求高風險大且平均售價較低的出口生意?
有資本有基礎的茶企或者其它進出口企業,會看到“中國茶”這個大品牌。中國企業現在肯定比以前更有實力和機會了,雖然事實是這樣,但競爭也在不斷增加。
下一個全球茶品牌必然誕生在中國
雖然現在說起世界著名的茶飲,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立頓。在中國確實沒有一個享譽全球的茶品牌,但是提起茶,我們都能想起中國。提起中國,我們也能想起茶。中國的茶文化已經傳遍全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下一個世界著名的茶品牌就會誕生在中國。
茶行業裡為什麼沒有大品牌?
原因之一:土地問題是根源
茶葉要銷向世界,就要標準化,就要產量大。除去向世界各地收購原料的情況,就需要有大片標準化的茶園。但中國“打地主”之後,土地分給了農戶,難以形成大片有能力規模化管理的茶園。茶農手裡的鮮葉量小、品質不一。使得中國的茶廠長期保持“收購鮮葉-生產”和少量“基地茶園”的模式。
後來出現了科學管理的農村合作社的模式,給茶農科學管理茶園制定了指導、獎勵機制。但依然不足以達到量大標準的茶葉產出。
因為土地問題,茶園栽種方式不同,相互阻隔,茶園機械化採摘、修剪的成本很高,導致茶葉大規模標準化生產很難實行。
原因之二:中國茶葉不可協調的區域性
中國地大物博,飲茶歷史悠久,造就了六大茶類。名優茶利潤好、產量低,很多有實力的茶廠也都傾向於生產名優茶,這也就形成了中國茶葉的區域性。
名優茶的出口量只能是少量的,區域間不統一也限制了協作,同時出口茶葉更多的是價格較低的中低品質茶葉。出口茶葉更像是出口茶企的事,而非整個中國茶行業的重點。
中國出口的主要還是綠茶,但出口綠茶一般就沒有這麼多的種類,往往都是品質一般的大眾綠茶,只根據原料、梗雜等分類。
所以出口茶葉和國內消費茶葉在中國是不一樣的,出口茶價格低、品質差,在國內難以銷售;而內銷茶品質價格都更高,難以出口銷售。
原因之三:國內經濟水平
立頓這些世界茶飲品牌有資本,可以全球收購茶葉進行拼配。要形成跨國大公司就需要大量的資本、政策支援等。
“立頓”等品牌出現了,國內經濟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們才覺得眼紅。曾經茶葉的出口也輝煌過,那時候茶葉作為重要的外匯收入。但隨著現在茶葉的外匯收入很小,且佔茶葉總產值的份額也很小,而且增長乏力。
反觀內銷市場卻一直增長。如果你是一個坐落在歷史名茶區域的茶企,有自己的一片茶園但不多,你是選擇做利潤高的名優茶供內銷?還是選擇做要求高風險大且平均售價較低的出口生意?
有資本有基礎的茶企或者其它進出口企業,會看到“中國茶”這個大品牌。中國企業現在肯定比以前更有實力和機會了,雖然事實是這樣,但競爭也在不斷增加。
下一個全球茶品牌必然誕生在中國
雖然現在說起世界著名的茶飲,我們第一個想到的是立頓。在中國確實沒有一個享譽全球的茶品牌,但是提起茶,我們都能想起中國。提起中國,我們也能想起茶。中國的茶文化已經傳遍全球。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下一個世界著名的茶品牌就會誕生在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