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布夫舟

    《大明王朝1566》中的趙貞吉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從名字的字面意思來看,趙貞吉也有“找政績”的意思在裡面。趙貞吉和胡宗憲有二十多年的交情。從胡宗憲的對趙貞吉的評價來看,趙貞吉年輕的時候有理想的,和胡宗憲一起談論過王陽明心學。同時,趙貞吉也是很有能力的一個人。用胡宗憲的話來說,他有宰輔之才。後來趙貞吉的表現也證明了證明了這一點,他憑藉著浙江大案的出色表現順利的進入了內閣。

    《大明王朝1566》中趙貞吉對任何事情的判斷都是基於自己的利益為出發點。比如嚴世蕃毀堤淹田了以後,胡宗憲找他借糧食。趙貞吉躲躲閃閃,非常害怕浙江事情會牽連到自己。直到胡宗憲向他表明用借軍糧的方式不會牽連到他,並用職權威逼,趙貞吉才勉強答應。正如他自己所說,“死十萬人,百萬人也是個數字”。

    浙江大案是趙貞吉入閣的關鍵一仗。趙貞吉從南京調到浙江以後,形勢上並不佔上風。因為織造局的楊金水呆在浙江多年,能把控浙江大局。可是趙貞吉以靜制動,藉著海瑞成功的逼走了楊金水,從此趙貞吉成了關鍵人物。趙貞吉本是徐階的學生,按理來說應該是屬於清流。可是趙貞吉並不和海瑞等人站在一起,而是一味的揣測嘉靖的意思,不斷逢迎嘉靖。

    案子是海瑞王用汲在追查,是海瑞在前面用生命在前面衝鋒陷陣。趙貞吉不用得罪司禮監,更不用得罪嘉靖皇帝。他隔岸觀火,不斷的向嘉靖表忠心,讓嘉靖以為趙貞吉是忠心耿耿之人。趙貞吉這種首鼠兩端的做法,用高拱的話來說就是“不是無恥,而是世故”。這件事情也反映出趙貞吉為了往上爬,不惜出賣自己的立場。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這件事情必然日後也會葬送掉趙貞吉。畢竟浙江大案趙貞吉的做法是徹底得罪了裕王。作為徐階的學生,在浙江大案的關鍵時候,卻完全不聽命于徐階的吩咐。為了自己的名利,關鍵時候總是站在嘉靖這一邊。試想嘉靖一死,趙貞吉如何面對裕王?

    當然,趙貞吉未必看不到嘉靖已經老了。只是對於趙貞吉來說,入閣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對於很多大明朝的官員來說,他們未必不知道自己命運。只是很多時候,他們有自己的選擇。歷史上那麼多前車之鑑,這些飽學之士又怎會不懂得這些道理。

    所以趙貞吉也有自己的難處。《大明王朝1566》中可以說表現了中國王朝的官員百態。嚴嵩、徐階各有各的難處。胡宗憲由於不能明說的原因,形象是美化過的。海瑞這樣的官員,一個王朝能出現一兩個便是驕傲了。封建王朝大部分的官員能做到像趙貞吉那樣已經算很不錯了。畢竟大家都是人。對於大部分的官員,讓他們成為像海瑞那樣的官員是不現實的。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更多精彩請關注歷史是什麼!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幼兒園該不該進行培訓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