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史記記載,當時韓信也隨軍,只是做不了主,如果史記記載準確的話,這四十萬都是身經百戰的部隊,戰鬥力斐然。 人數上漢軍怎麼都佔優勢,孫子兵法有云,以攻擊守,敵需分兵守之,則敵人要守的地方很多,而我軍可以集中優勢兵力,以眾擊寡,先是人數上四十幾萬對十幾萬,其次按陣法分為八個方向,即使進攻時附近兩個方位趕來支援,滿打滿算冒頓也只用了八分之三的部隊,如果支援的部隊過多,那麼在攻擊停止休息的空檔,你無法知道劉邦是在休息還是離開去進攻其他地方,而且從數學的角度,劉邦走直線比弧形快。而且劉邦可以選人少的方位攻擊。而且劉邦的初始目地就是尋找敵人的主力部隊決戰,人數無論如何不會比冒頓少。 地利方面西伯利亞也是平原,而且哪個天殺的會把白登城建在四面環山的地方?外界糧食運輸,溝通都不方便,先不說四面環山打不打得贏,幾百米的高山不能和蜀道比,如果中間哪怕有一塊平地,堆個土丘,漢軍出擊不正好達當戰略目地, 這十幾萬部隊怎麼圍住四十幾萬部隊?
8
回覆列表
  • 1 # 看點兒歷史

    劉邦大軍敗敵也不是一次兩次。彭城之戰,劉邦趁機偷襲項羽老巢,結果被項羽帶兵三萬回來把劉邦幾十萬大軍直接打殘廢了,劉邦自己也差點就掛了。

    白登之圍,劉邦輸在對自己太自信,對敵人缺乏瞭解上。所謂戰略,知已知彼,百戰不殆。但是劉邦既沒有做到知己,也沒能做到知彼。固然失敗,除掉韓信,無將可用。

    漢初天下剛剛穩定下來,需要的是休養生息,百姓已經很貧困了,打仗最終打的都是百姓的心血。劉邦能治人,但不善治兵。

  • 2 # 千御

    首先,我先糾正一點,史記記載劉邦在一開始時是帶著32萬迎擊匈奴10多萬大軍的,並在一開始在銅輥到樓煩一帶取得大捷。後來準備跨過句注山到達平城時劉邦是帶著20多萬大軍的。由於一開始的勝利,劉邦此時已經心高氣傲,而當時其實是冬天,平城地處西伯利亞,尤為寒冷,劉邦士兵不太適應當地天氣,被凍得瑟瑟發抖,甚至有些士兵的手指都被凍斷了。

    劉邦

    而在此時,匈奴單于冒頓示敵以弱,劉邦哨兵探知匈奴在代谷只有老弱殘兵,以為匈奴只剩這點人(情報不過關啊),再加上之前節節勝利,產生了麻痺大意的心理,準備發兵一舉殲滅匈奴。不料匈奴單于冒頓早已轉移了陣地,率領40萬精銳騎兵在白登山設下埋伏圈。

    冒頓

    而且他還很聰明,利用地形和古代大軍分為前軍、中軍、後軍有距離差的特點,等到劉邦進入包圍圈的時候才出擊,一舉切斷劉邦這隻部隊與主力軍的聯絡,劉邦所在大軍被打得措手不及,亂哄哄一片,劉邦是被身邊的大將帶人突圍到白登山的。此時身邊頂多剩下2,3萬大軍,士氣還低下,且天寒地凍,不適應環境,還缺少糧草,被40萬精銳騎兵圍著,沒有被一下子消滅已經算劉邦1手下大將有能耐了。順便說一下,當時白登山是荒山,沒有城堡,劉邦大軍缺少必需的用品,環境也算惡劣了。

    至於後來的陳平獻計賄賂單于冒頓的女人閼氏讓她給冒頓說好話才解圍的,我認為是個笑話,先介紹這個閼氏,冒頓在匈奴還弱小的時候跟東胡人有過戰爭,為了積攢力量,冒頓曾答應東胡請求給東胡送了良馬和女人包括閼氏,後來答應了東胡才搶了回來。

    周勃

    至於冒頓,匈奴史上的雄主,能文能武,一心想壯大匈奴,為了這個理想,他連親爹都殺了,這樣一個人會被身邊的女人說服?真實原因是漢軍主力部隊沒有被消滅,劉邦手下大將周勃率軍攻打冒頓,而劉邦在白登山上也挺硬氣,愣是堅持了下來,冒頓大軍因為要圍山被分散了,又有周勃率領主力軍攻打,一下子冒頓就陷入了尷尬地步。眼見事不可為,冒頓就果斷地決定談和,撈些好處再說。所以白等之圍7天就解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國際象棋怎麼玩,新手入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