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山紅豆心
-
2 # 雨後新晴原創
提問要精確,不要錯別!大聖書童提問的,好像是指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憑古吊今,情懷落寞,獨立蒼茫,感慨萬千!
陳子昂,光宅進士,歷任武則天朝麟臺正字、右拾遺,才高位卑,正直敢言,忤逆權貴,懷才不遇。契丹來犯,武則天派武攸宜征討,陳子昂任參謀。武攸宜輕率少謀,又不納諫言,作戰失利,陳子昂出謀獻策再諫,反被降為軍曹。
仕途遇阻,報國無門,詩人登上幽州薊北樓(燕昭王曾建黃金臺於此,招賢納士),情懷落寞,獨立蒼茫,俯仰古今,悲從中來,凌空一筆,慷慨悲歌,寫下了這首千古之嘆!
登臺遠眺,前不見古代禮賢下士的聖主,後不見重視人才的明君,念蒼茫天地,古往今來,綿亙悠悠,無窮無盡,回思自己,孤獨渺小,不禁愴然淚下!此歌發千古之幽思,慷慨悲涼,引人興感無限!
此詩剛建勁朗,意境雄渾博大,悲愴感人,既有漢魏風骨,又有拓疆開路之功。短短四句,展現出一幅浩茫深邃的畫面。著墨不多,而神韻飛動,結構緊湊,又留下無限思考空間,引人遐思……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是唐朝陳子昂所寫,詩題為《登幽州臺歌》。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這首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蘊含豐富的內容。往前看不到已逝的古人,往後又看不到後生的來者,想著天地宇宙時空的無限,再想到自己的孤獨渺小,不禁獨自傷感的流下眼淚來。詩人胸懷大志卻懷才不遇的境遇和因報國無門而感到孤獨悲傷、寂寞苦悶的情懷躍然紙上。
公元696年,契丹攻陷了營州,陳子昂隨建安王武攸宜東征,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由於武攸宜的輕率和無能,接連打了幾次敗仗,致使東征軍前軍陷沒,陳子昂兩次進諫,並自告奮勇,“乞分麾下兩萬人以為前驅”,結果武攸宜惱羞成怒,反將他貶為軍曹。
眼看著報國的良策無法實現,陳子昂滿懷悲憤。有一天他登上了幽州臺,想起了戰國時廣招天下的燕昭王,悲從中來,寫下了《登幽州臺歌》。“因登薊北樓,感昔樂生、燕昭之事,賦詩數首,乃泫然流涕而歌曰:‘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此詩背景浩瀚遼遠,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它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詩人面對孤獨體悟到人生的另一種真諦:超然物外。其大氣超然,更象一個仰天長嘆的孤獨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