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是中醫在臨床中回陽救逆的第一品,其無可代替的作用讓它成為名醫大家手中能夠讓人起死復生的良藥;但是其中烏頭鹼類的劇毒成分又成了能讓人分分鐘要命。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體,在老藥工的手裡就能夠完成蛻變,造福人類。
要說生附子與制附子的區別,其實蠻大的。而生附子剛從土裡挖出時帶有泥土,我們又稱之為泥附子。臨床中用到的附子也叫附片,可想而知,要經過炮製晾乾或烘乾後切成薄片才能夠使用,其中又分為鹽附子、黑附子、白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等。
先為大家介紹附子的古法炮製。先將附子洗去泥土,後用清水浸泡四天,期間要不斷換水十二回,以保證有毒物質的析出。待到四天後取出,淋幹水分,用磚頭壘砌起一個四四方方的圍灶。下部放入附子後,上面鋪上一層生薑片,用牛皮紙將其包裹嚴實,保證炮製的效果。再在上面鋪上糠灰、幹稻草和穀糠。以幹稻草點燃穀糠,用文火煨制,應不高不低,不急不緩,熱力層層下遞。這個時間較長,需一天一夜,煨制附子相敲擊有中空之聲。之後要隔水坐鍋蒸制,讓最後的有毒成分也隨著蒸汽蒸發出來。最後將附子取出切片,方可使用。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附子的現代工藝,先說鹽附子。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膽鹽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也稱鹽霜)、體質變硬為止。去皮,經過切片後即可為藥用,也是繼續炮製的基礎。將鹽附子用清水漂淡,上鍋隔水蒸熟後,我們叫淨附片,根據目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附片。不去皮,直接切片,再以焦糖染色,烘乾或曬乾後,我們稱之為黑附子,或黑順片。若去皮,切片,再用二氧化硫漂白,經過烘乾或曬乾,我們稱之為白附片。若去皮,切片,再用梔子、紅花、甘草、皂角,薑黃、生薑等進行染色,再烘乾或曬乾,我們稱之為黃附片。我們將淨附片用沙燙的方法炮製之後的稱為炮附片。中醫認為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之所以要染色是為了符合中醫的五行、五色五臟的關係,使附片有不同的歸經。我們將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乾燥。篩去碎屑,我們將這樣的產品稱為淡附片。甘草和黑豆的用量為鹽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另外還有姜附片等,由於市場上基本已經停產,我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講述了。
附子是毛茛科植物烏頭的子根,是中醫在臨床中回陽救逆的第一品,其無可代替的作用讓它成為名醫大家手中能夠讓人起死復生的良藥;但是其中烏頭鹼類的劇毒成分又成了能讓人分分鐘要命。就是這樣的一個矛盾體,在老藥工的手裡就能夠完成蛻變,造福人類。
附子辛、甘、熱。有毒。歸心、腎、脾經,其主要功效為回陽救逆,助陽補火,散寒止痛。要說生附子與制附子的區別,其實蠻大的。而生附子剛從土裡挖出時帶有泥土,我們又稱之為泥附子。臨床中用到的附子也叫附片,可想而知,要經過炮製晾乾或烘乾後切成薄片才能夠使用,其中又分為鹽附子、黑附子、白附子、淡附片、炮附片等等。
附子的炮製先為大家介紹附子的古法炮製。先將附子洗去泥土,後用清水浸泡四天,期間要不斷換水十二回,以保證有毒物質的析出。待到四天後取出,淋幹水分,用磚頭壘砌起一個四四方方的圍灶。下部放入附子後,上面鋪上一層生薑片,用牛皮紙將其包裹嚴實,保證炮製的效果。再在上面鋪上糠灰、幹稻草和穀糠。以幹稻草點燃穀糠,用文火煨制,應不高不低,不急不緩,熱力層層下遞。這個時間較長,需一天一夜,煨制附子相敲擊有中空之聲。之後要隔水坐鍋蒸制,讓最後的有毒成分也隨著蒸汽蒸發出來。最後將附子取出切片,方可使用。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附子的現代工藝,先說鹽附子。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膽鹽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也稱鹽霜)、體質變硬為止。去皮,經過切片後即可為藥用,也是繼續炮製的基礎。將鹽附子用清水漂淡,上鍋隔水蒸熟後,我們叫淨附片,根據目的不同就會有不同的附片。不去皮,直接切片,再以焦糖染色,烘乾或曬乾後,我們稱之為黑附子,或黑順片。若去皮,切片,再用二氧化硫漂白,經過烘乾或曬乾,我們稱之為白附片。若去皮,切片,再用梔子、紅花、甘草、皂角,薑黃、生薑等進行染色,再烘乾或曬乾,我們稱之為黃附片。我們將淨附片用沙燙的方法炮製之後的稱為炮附片。中醫認為青入肝、赤入心、黃入脾、白入肺、黑入腎,之所以要染色是為了符合中醫的五行、五色五臟的關係,使附片有不同的歸經。我們將鹽附子用清水浸漂,每日換水2~3次,至鹽分漂盡,與甘草、黑豆加水共煮至透心,切開後口嘗無麻舌感時,取出,除去甘草、黑豆,切薄片,乾燥。篩去碎屑,我們將這樣的產品稱為淡附片。甘草和黑豆的用量為鹽附子每100kg,用甘草5kg、黑豆10kg。另外還有姜附片等,由於市場上基本已經停產,我在這裡就不做過多的講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