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獨舌視界

    歷史上的官渡之戰的確是一場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雖然正史上雙方參戰的兵力對比沒有70萬對7萬那麼多,但其實際戰況依舊是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今天,我們姑且不論此戰雙方參戰的兵力對比,只分析擁有絕對優勢的袁紹集團為何敗給兵力、後勤皆不如自己的曹操呢?

    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相比袁紹更加名正言順

    曹操能以東漢的一小官吏成長為獨霸一方的諸侯,與曹操主動挾持漢獻帝有很大關係。據史書記載,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後被王允用反間計殺死董卓後,王允不聽陳宮的建議,執意對董卓的舊部斬盡殺絕,逼得擁兵自重的李榷郭祀起兵造反,可憐的漢獻帝淪為亂軍的政治籌碼。

    後來漢獻帝在董承的幫助下,率領百官逃離長安,直奔洛陽。誰知狡猾的曹操打著洛陽破財的名義,挾持漢獻帝到許昌,也就是將東漢的朝廷放在了曹操的眼皮子底下,漢獻帝是剛出戶口又進狼窩。

    漢獻帝被挾持到許昌後,雖然仍是東漢王朝的最高統治者,然已經名存實亡,形同傀儡。而曹操常常假借皇帝的名義向諸侯釋出命令,而官渡之戰就是曹操以天子的名義征剿叛軍袁紹的。這在當時而言,曹操屬於官軍是正義的,而袁紹屬於叛軍,是非正義的。

    二、袁紹的謀略不如曹操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雖然袁紹號稱東漢末年的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天下,手下人才濟濟,文武兼備。但作為統帥的袁紹與曹操在謀略上根本不在一個層次上,就連曹操自己認為三個袁本初綁在一起也不去一個曹操。由此可見,曹操對自己謀略自信以及對袁紹個人的藐視。

    三、袁軍雖聲勢浩大,實際上是一盤散沙

    官渡之戰前,四世三公的袁紹盤踞在青幽等州郡,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擁有龐大地盤的袁紹卻不能有效的進行治理,反而是聽人三個兒子各自發展,為後來的袁氏三兄弟為爭奪世子大位徹底翻臉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新三國中,官渡之戰前夕,袁紹的三個兒子各自率兵助戰,表面上袁紹的兵力數量增加不少,但是這三個兄弟面和心不和,戰場上更不會團結一致抗曹,反而是各自為戰被曹操各個擊破。如此貌合神離的軍隊怎麼鬥得過上下一心的曹操集團呢?

    麾下的謀士很多,但各懷鬼胎。許攸,郭圖,田豐等都是當世名仕,卻為了名利相互拆臺,不思團結,有如此只為名利的謀士團隊,又怎能贏得勝利呢?

    四、袁紹任人唯親,曹操任人唯賢

    官渡之戰的勝利,某種意義上是因為曹操是一個懂得運用人才的人才,能接納他人之言。我們可以細分來看: 劉曄、荀攸、許攸皆是人才,獻上計謀,有化險為夷之功,可說是一計敵萬人。尤其是戰況最關鍵的時候,曹操軍中缺糧,適逢袁紹謀士許攸與營中將士不和,投奔曹操。許攸獻計燒袁紹軍糧,使袁紹不戰自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是弱女子即將遭到強暴,一個是有人要跳河自殺,只能救一個的情況你會先求誰?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