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相成213

    第一,環境的不適應。首先是自然環境差異較大,我的老家冬天氣溫零下2O度左右,冬天沒有幾場雪,嚇雪後很快就溶化了,不戴棉帽子照常過冬。春夏秋季很少嚇雨比較乾旱;然而而黑龍江的冬天溫度零下30多度。每個月嚇幾場大雪,一場大雪有時平均3O多釐米厚,出門不戴皮棉帽一會就把耳朵凍掉。春夏秋季嚇雨天比較多。自幼熟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見了。變成了滿目陌生,山也不是那個山,水也不是那個水了,甚至地裡長的草與老家的草,完全是兩種形態;其次是人際環境變了,老家時的街房鄰居,老親少友兒時的光腚娃娃,同班同槕一起長大的玩伴,完全變成陌生人。就連交流工具語言的語調,都有一些不同,比如常用語和習慣用語都有些差異。特別是自己剛上初中,校舍變了老師變了同學也變了,由原來的相識相知,幾乎是瞭如指掌的師生,變成了一個個陌生的面孔。轉學後上學的第一天把轉學證交給學校後,班主任把我介紹給全班同學,同學們的掌聲把我從陌生引起的恐懼中拉回來。入學後的半個月裡,我象一隻離群的羊,在新的群體中感到孤單,無助壓仰還有幾分失落感,看到其他同學有說有笑,那麼熟悉那麼親密,一種孤靈靈一人流落在另一個世界,被拋棄的感覺油然而生,為此痛苦過也暗暗地掉過眼淚。然而畢竟是童心無異,很快就溶入了新的群體裡,慢慢的與同學們的關係,處理得都非常融洽,老師也很喜歡自己,這樣又如常過著新的校園生活。

    第二,是生活習慣的不適應,社會生活中的人群,不同地區的人生活習慣都不盡相同,既使在一個省份內,由於地區差異生活習慣也不一樣,跨省份生活習慣差異性就更大了。衣食住行都有差異,首先表現在住房上,我老家農村當時的住房子,多是土石搭建起來的房子,房子頂部是平的。而黑龍江的農村當時房子是用草垡子壘起來,房頂是人字架尖型的。內部結構也不一樣,一間屋內有南北兩鋪炕,人口多的家庭基本上住南北炕,中間有一個布簾子晚間一拉。當年我就住過這種南北炕,很不方便。其次是當時的飲食習慣也有不同,我老家以高梁,穀子為主食。而黑龍江省則以玉米為主食,最著名的就是大餷子,小餷子玉米麵大餅子。從小吃高梁穀子長大的,咋一吃大餷子,玉米麵餅子真的有些不合口味。從生活上的住到吃都有些不習慣,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逐漸都適應了。

    總之,隨父母一起搬到另一個省去生活,雖然說家人都在一起,但就自然環境和生活習慣而言,還是有了逐多的不適應。改革開放後的今天,人員流動頻繁,在異地他鄉打拼的人,或須有我童年的感受。不過隨著時間的腳步,一切陌生恐懼和不適應的心態,會越來越少,一切都會好起來,逐步也就變成了常態了。謝謝邀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內地和港臺的歌星有哪些老歌曲是至今還傳唱度很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