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vid555

    社會環境使然。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家庭條件大部分都不富裕。父母的辛勞和節儉給他們幼小的心靈,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不勞不得、多勞多得的意識深入骨髓。“宅男、宅女”在他們的觀念裡,是寄生蟲的代名詞。

  • 2 # 7如琢如磨

    宅!是需要成本的,60.70那兩代人從小就要勞動,哥是六零後我是七零後,上小學的時候父母在社辦企業上班,他們起早貪黑都加班,我燒火哥哥做飯,做好飯給父母送去我們順帶一點邊走邊吃上學去。還要上山撿柴,割草等好多活要幹……那時候城市的孩子也要撿煤渣,幹家務的……不上學之後必須得工作,不幹活沒飯吃……成年後什麼都需要自己去掙,掙錢養活自己,養家……

    現在的九零後,零零後,房子車子什麼都不用自己拼,我們這些六零後、七零後等拼了老命的給他們掙回來了…所以他們有資本 宅 這就是為什麼六零後七零後基本沒有宅的原因。

  • 3 # 隨心所欲56417719350

    不是有這樣一句話嗎?“什麼樣的時代造就什麼樣的人”60後70後正處在毛主席英明領導下的時代每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受毛主席思想的薰陶,人人照毛主席語錄去行為做事,人人都爭先恐後的起早貪黑的大幹快乾,搞社會主義建設。人人都想爭取做一個人紅心更紅,合格的建設社會主義的好公民。因此那個年代人人覺悟都很高。況且那個年,農民靠工分吃飯,工人靠工資吃飯。出工有工分,上班才有工資不論官民人人平等。因此除了有病確實不能出工,請假外,有誰不願意出來為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呢?再加上那個年代科技不發達,有個收音機就不錯了。想都不敢想,如今普及的電視機,電腦及最實用的智慧手機。您說宅在家中有什麼用?久而久之就養成了不宅在家裡習慣。保持至今。在此真的感謝毛主席讓我們這一代人養成了不宅在家裡好習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嬰幼兒童行業有什麼專案可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