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建遠123
-
2 # 靈動飄逸慧新世界
茶禮儀:他人倒茶時,對方為何敲三下桌子❓
中國是一個講究禮儀的國家,自古就有茶文化之說,自然,關於品茶和倒茶時也是有著眾多禮儀的。作為一種傳統文化,你知道別人倒茶時,對方敲三下桌子是什麼意思嗎?
關於這個動作的由來,還有一個小故事。
傳說,古代有一個皇帝帶領大臣微服私訪。
途中路過一個茶館,皇帝帶著大臣們喝茶,皇帝隨手給一位大臣倒了一杯茶。
按照規矩,這位大臣是要跪下來,謝主隆恩的,但是由於是在微服私訪,實在是不能跪下來行禮,這位大臣便陷入了兩難的境地,這時這位大臣靈機一動,將手指立在桌子上,再輕輕彎下去,形成叩拜的姿態,這就算是給皇上行禮了,後來這個動作逐漸演化成了扣手的方式。
故,喜歡喝茶的人都會經常用到這個小動作,就是對方倒茶時,我們應該用手指在桌子上輕輕釦三下,以表示感謝之意❗️
-
3 # 荼荼姐
西漢王褒的《僮約》
王褒是四川資中的一個官僚地主,一天,他到成都一個叫楊惠的寡婦家去。王褒差使楊家一個名叫便了的奴隸去沽酒(買酒)。便了是楊惠丈夫在世時買下的家奴,他不聽從王褒的差使,跑到亡故的主人墳上大哭,說當年大夫買我來,“但要守家,不為他人男子沽酒(買酒)”。王褒惱羞之下,定要把便了買回家去。便了提出,你買我回去所要我做的事情,今天就得說定寫在紙上,今後凡紙上沒有寫的,我不幹。王褒允諾,隨即取筆寫下了這紙《憧約》。在這個約定中,詳細開列了各種各樣的勞役專案,其中有“烹茶盡具”和“武陽買茶”兩項。
感謝邀請
天水關和尚不識茶
話説宋末年間,福建廣東交界處之分水關一佛廟,方丈每日都喝早茶。一年冬天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數日結識,每天早上都到佛廟同方丈談天論茶,方丈甚歡。轉眼越冬己到新年二月,新茶將要開採,方丈取千兩白銀,拜託不速之客到武夷山購買好茶。次日,不速之客帶上行裝銀兩往武夷山而去。一過月餘不見回歸,又數日,小和尚回報不速之客只見行裝空手回歸。次早,不速之客面見方丈。方丈問這次辛苦到武夷未知買回多少茶品?不速之客從口袋中拿三片茶葉放於桌上。方丈見之大怒,隨手拿上二片茶葉向空中扔去,一片隨風飄走。一片落在天井埕中,不速之客見之隨手拿走桌上另一片茶葉轉身而去。午後天下傾盆大雨,整個天井埕之水變成茶色芬香撲鼻。方丈覺醒,派人四處尋找不速之客己不知去向。爾後社會上稱不識茶者為分水關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