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梁遊記
-
2 # 隰桑438
文化的海洋太廣闊,你沉浮在其中的地方不同,所見不同,理解不同,見地自然不同。可萬變不離其中都是文化的海。
如開悟前和開悟後都是見山是山見水是水,一如文化帶給人們的感悟,依然是見山是山,但領悟有偏差,反被文化束縛就不見怪了。站得高看得遠,永遠向前,不斷進步就夠了。
-
3 # 藝術的真相
這就是所謂書呆子,古人叫酸儒、腐儒。所謂文化,文而化之是為文化。只有理解文化,並與日常行為結合,才是活學文化。如果只會背或記,只是文化的基礎和皮毛。拿文化的皮毛來要求自己或看待別人和整個世界,這就適得其反,束縛了自己。
筆者認為這其實是人性自己對待文化出現了偏差,“文化無罪”。
根據個人的體會,學了文化出現偏差的人往往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 他們在雲山霧罩的傳統文化裡,被認知解釋系統繞進去一時半會出不來了。
大家知道《道德經》五千字,但歷代解讀的書籍可能不下五十萬字,更何況再經典牛逼的文化認知,它也是“二手的”,是別人的成長心得,不是嗎?
所以,還是要回到自己赤裸的位況去應對,做該做的事情,那才叫誠實,叫成長。
第二種: 他們學了點所謂文化,往往習慣性的“以道德對錯的視角”看待人世,缺少包容體諒,事事做簡單切割。
他們往往會說社會謀生是針對人性弱點設計的,沒意義,不屑去做。其實是以“簡單的道德判準”給自己的懶惰和清高合理化了 。
而且往往他們只關注“證明自己觀點正確”的資訊,並繼續合理化。加上這種人往往情商也比較低,在社會圈子裡,自我設限,難有發展,生活也往往窘迫。
所以,真正應該是體察自己的人性,知道每個人的人性其實差不多,不要一上來就道德綁架自己和別人,進而學會包容寬恕別人,才能人與人和諧,才是“落地的態度”。
第三種:他們陷溺在文化認知系統裡成了“佛油子或國學大師”,自認為掌握到什麼法了,有種優越感,甚至教主心態出來。
他們往往天天習慣性的“用心覺抓人”,常以譴責或指點的口氣對待別人,結果在生活裡製造了很多卡點,陷入各種“二度執著”出不來。
而事實是,不要以為文化認知層面的掌握就會了。你讓他做做看,尤其在日常生活一做,就知道“知跟行”落差很大,你哪有資格要求別人?
這個時候,你才會知道平常心,才會知道每個人成長的辛苦,真正學會寬厚待人。
當然,以上出現的三種“文化學習後造成的偏差”也可能是階段性的,自己會慢慢走出來。
還是那句話:“其實文化本身無罪”,是人性自己對待文化出現了偏差。 您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