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S不存在
-
2 # 尋常觀
一般來說,拍一座山有兩種拍法。
一種是寫實手法,突出山的地質特徵和自然風貌,屬於紀實攝影範疇。如美國《國家地理》圖片的風格,以及美國著名風光攝影大師亞當斯的作品等。
至於具體的圖片例子大家可以到網上自行查詢,我僅以自己的作品來舉例,
《三峽風光》,攝影|尋常
《三峽風光2》,攝影|尋常
另一種是寫意手法,表現山在作者心中的感覺,所謂“意在山水之間”,屬於藝術攝影範疇。中國傳統的山水畫基本都是寫意的,中國攝影大師郎靜山即是寫意派山水的代表人物。
我以自己的作品為例:
《貢嘎雪山》,攝影|尋常
《山》,攝影|尋常
至於山的具體拍攝方法,如何構圖?光圈景深的選擇等技術性問題,大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和特長,選擇屬於自己的風格,就不在這裡做一一探討了。
1、剛柔並濟,畫面對比
草地和湖泊在畫面中是一個關鍵點,沒有草地和湖泊的參照與點綴,山巒將視之無味。草地和湖泊增加了畫面的色彩感與空間感。草地和湖泊是柔,山是剛,剛柔相應,更加意味深長。
2 、畫面中輔助物件的位置
畫面中的輔助物件處於黃金分割點的位置,較為舒服。太偏或太正都會影響畫面的整體效果。
3、前景突出空間感
沒有前景的畫面,缺少視覺衝擊力,空間感不強。突出前景,使畫面立刻增強了縱伸,兩維的影像具有了三維的效果。
因為有了前景,使得後面的山與前面的距離表現出來,但在使用前景時,要避免出現凌亂,而且形狀複雜的情況。
4、一般情況下,拍攝風光照片,儘量使用全景
這樣可以更好的表現出拍攝物件宏偉壯觀的氣勢,使畫面有較大空間感,獲得意境畫面。畢竟在風光攝影中,特寫僅僅只能是對物件的描繪,但意境往往需要很多元素的陪襯。
5、參照物
在我們拍攝風景時,時常會選擇有生命的參照體,不僅可以襯托大自然的偉大,還可以增加圖片的生命力。
參照物很多時候是用來體現主體的高大和雄偉。這個參照物可以是人,帳篷,一棵樹,任何常人可以感知大小的物體都行。但參照物並非每次都能在場景中存在,我們在構圖時要有意識的去尋找。
6、光線
一般在拍攝山的時候,透過陰面山體的陪襯,處在陽面(受光面)的山就顯得尤為突出。拍攝位置與Sunny呈90度為較佳拍出有形狀的光暈,因為側光可以突出山的立體感,有陰有陽,明暗反差較強。一般在正面光或者逆光下,較難體現山的立體感與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