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逋《書孤山隱居壁》古詩賞析與原文
林逋
山木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
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林逋為北宋著名山林詩人,為人恬淡,少孤家貧,而不慕榮利;結廬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畜鶴,聊以自娛,二十年足跡不及城市。
“孤山巋介湖中,碧波環繞,勝絕諸山”(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本是隱居佳境,為此詩人多次吟詠其間之山林猿鳥,如“猿鳥分清絕,林蘿擁翠微”,“晝巖松鼠靜,春塹竹雞深”(均見《湖山水隱》);“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小隱自題》);“夕寒山翠重,秋靜鳥行高”(《湖樓寫望》);由此可知孤山確是一個竹樹蒼翠的清絕幽靜之地。但“士之遁世者,以山深林密為樂”(《梅澗詩話》)。詩人於孤山隱居壁上題此詩,就抒寫其“卜居之意”(《詩林廣記》)。詩云:“山木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詩人既然志在隱居,故愈是遠離汙濁的世俗,愈能享受到世外桃源的真趣。孤山雖然堪稱清幽之地,但在詩人看來離城市仍太近,人跡常至,而猿鳥嫌稀。詩人嚮往的是與世隔絕,同猿鳥結鄰,與松月作伴,真正沒有人間煙火的地方。在那裡詩人的沖淡之懷才會與自然同化,不再會產生任何人世之煩惱。恰如賈鳥詩所云:“猶嫌佳處人知處,見擬移家更上山。”(《後村詩話》引)
詩人已有“別移居”的考慮,一時還難以付諸實踐。不妨先虛擬“別移居”的情景,以慰藉自己渴望入深山密林的心靈,所謂“畫餅充飢”也。因此詩後兩句就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想象中的“移居”圖:“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孤山雖有其佳趣,但“唐宋間,樓閣參差,彌布椒麓”(《西湖遊覽志》),人間煙火氣仍較濃,不及天竺山。天竺山遠在西湖之西,分上、中、下三天竺,且有深山古寺。前代詩人曾贊曰:“西湖之西天竺深,天香滿風多桂林。老猿引子下高樹,流水與雲來遠岑。”(張仲舉詩)“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餘春,竹寺過微雨,石徑無纖塵。”(白居易詩)真正稱得上遠離塵寰、山深林密、猿鳥眾多之處。作者遙想自己攀天竺山,涉山泉,以獨木為橋,在山溪之畔構築簡陋的居所,優哉遊哉,過著清苦卻高逸的隱士生活,何其愜意!詩中天竺山之境界稱得上幽寂深邃,而詩中之詩人可稱是“神清骨冷無塵俗”之“絕倫人”(蘇軾《書林逋詩後》)。
梅堯臣評林逋詩“平澹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澄澹高逸,如其為人”,皆為的評。此詩即以平澹之筆寫出“邃美”之境,又寄寓詩人“澄澹高逸”之品性。林逋一生布衣,弗趨榮利,誠然有其可敬的一面;但一味避世脫俗,亦有其消極因素。
林逋《書孤山隱居壁》古詩賞析與原文
林逋
山木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
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
林逋為北宋著名山林詩人,為人恬淡,少孤家貧,而不慕榮利;結廬隱居於杭州西湖孤山,植梅畜鶴,聊以自娛,二十年足跡不及城市。
“孤山巋介湖中,碧波環繞,勝絕諸山”(田汝成《西湖遊覽志》),本是隱居佳境,為此詩人多次吟詠其間之山林猿鳥,如“猿鳥分清絕,林蘿擁翠微”,“晝巖松鼠靜,春塹竹雞深”(均見《湖山水隱》);“竹樹繞吾廬,清深趣有餘”(《小隱自題》);“夕寒山翠重,秋靜鳥行高”(《湖樓寫望》);由此可知孤山確是一個竹樹蒼翠的清絕幽靜之地。但“士之遁世者,以山深林密為樂”(《梅澗詩話》)。詩人於孤山隱居壁上題此詩,就抒寫其“卜居之意”(《詩林廣記》)。詩云:“山木未深猿鳥少,此生猶擬別移居。”詩人既然志在隱居,故愈是遠離汙濁的世俗,愈能享受到世外桃源的真趣。孤山雖然堪稱清幽之地,但在詩人看來離城市仍太近,人跡常至,而猿鳥嫌稀。詩人嚮往的是與世隔絕,同猿鳥結鄰,與松月作伴,真正沒有人間煙火的地方。在那裡詩人的沖淡之懷才會與自然同化,不再會產生任何人世之煩惱。恰如賈鳥詩所云:“猶嫌佳處人知處,見擬移家更上山。”(《後村詩話》引)
詩人已有“別移居”的考慮,一時還難以付諸實踐。不妨先虛擬“別移居”的情景,以慰藉自己渴望入深山密林的心靈,所謂“畫餅充飢”也。因此詩後兩句就為我們描寫了一幅想象中的“移居”圖:“直過天竺溪流上,獨樹為橋小結廬。”孤山雖有其佳趣,但“唐宋間,樓閣參差,彌布椒麓”(《西湖遊覽志》),人間煙火氣仍較濃,不及天竺山。天竺山遠在西湖之西,分上、中、下三天竺,且有深山古寺。前代詩人曾贊曰:“西湖之西天竺深,天香滿風多桂林。老猿引子下高樹,流水與雲來遠岑。”(張仲舉詩)“山深景候晚,四月有餘春,竹寺過微雨,石徑無纖塵。”(白居易詩)真正稱得上遠離塵寰、山深林密、猿鳥眾多之處。作者遙想自己攀天竺山,涉山泉,以獨木為橋,在山溪之畔構築簡陋的居所,優哉遊哉,過著清苦卻高逸的隱士生活,何其愜意!詩中天竺山之境界稱得上幽寂深邃,而詩中之詩人可稱是“神清骨冷無塵俗”之“絕倫人”(蘇軾《書林逋詩後》)。
梅堯臣評林逋詩“平澹邃美,讀之令人忘百事也”(《林和靖先生詩集序》),《四庫全書總目》稱“其詩澄澹高逸,如其為人”,皆為的評。此詩即以平澹之筆寫出“邃美”之境,又寄寓詩人“澄澹高逸”之品性。林逋一生布衣,弗趨榮利,誠然有其可敬的一面;但一味避世脫俗,亦有其消極因素。